金秋十月,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即将在滕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前瞻。
两大高峰,同一精神
墨子与鲁班,一位是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巨擘,一位是身怀“巧夺天工”之技的工匠宗师,共同矗立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上的两大高峰。
墨子著有《墨经》,其中“力,形之所以奋也”的力学阐释,比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早约两个世纪;“小孔成像”的光学记载,比西方早了百余年。
鲁班作为中国工匠鼻祖,以其鬼斧神工将技术化作艺术,让实用兼具美学。他发明的锯、刨、曲尺等工具革新了手工业生产,云梯、木鸢等创造推动了工程技术进步。凝聚榫卯智慧的鲁班锁,多次作为国礼赠予 外国政要,成为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
薪火相传,产业蝶变
2024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3.32%,41个工业大类中40个实现增长,营收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山东正以“链主”优势重塑产业版图,让班墨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作为行业“链主”,潍柴集团实现技术突破,300kw氢燃料动力系统问世,直击长途运输痛点,有力推动了山东氢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作为风电装备“链主”,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实现风电领域85%以上产品本地化生产。
这些企业,正是山东以“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缩影,也是墨子系统思维与鲁班创新精神的当代演绎——打破边界、交叉协同,让传统产业“发新枝”,让新兴产业“长成林”。
精益求精,匠造极致
山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干就干最好、做就做极致”的工匠精神。把每一个零件做到完美,把每一项工艺练成绝技,以品质赢得尊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海尔智家卓越品质的背后,是对每一个零部件的极致追求;万华化学行业领先的业绩,源于其对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持续深耕。从济南二机床的智能冲压装备问鼎全球,到威高集团突破医用耗材“卡脖子”技术,再到齐鲁制药的国产抗癌药走向世界,无不印证着“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当鲁班的“巧思”遇上现代工业的“智造”,催生的是规上工业企业超12万亿元的营收业绩,是山东工业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的坚实底气。
兼爱非攻,和合共生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与局部动荡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尤显珍贵。他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的主张,与当今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面对国际热点问题,墨家主张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东方智慧。
墨子“强不执弱,众不劫寡”的理念,在当代中国外交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从“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利共赢,到全球发展倡议的务实推进;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建设性主张,到气候变化领域的积极作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种“以和为贵、合作共赢”的理念,正是墨子思想在当代的回响。
守正创新,迈向未来
墨子与鲁班,一位以思想照亮历史,一位以技艺改变生活。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发明的专利,更是创新的勇气;不仅是和平的理念,更是为民的情怀。
在新时代弘扬“班墨精神”,需要有修己以敬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敢为人先的胆识。从东辰瑞森的百变尼龙,到金晶科技的特种玻璃,再到众多不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高端元件,山东的这些“隐形冠军”们,正是“班墨精神”最坚实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纪念他们,更要传承他们:让中国故事在榫卯咬合间回响,让“兼爱非攻”思想在全球落地生根,让“好品山东”成为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文/马英、胡红梅)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