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青岛胶州:小城镇奏响幸福“欢乐曲”

来源:闪电新闻

2025-10-22 21:13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2日讯 清晨7时,天朗气清。家住青岛胶州李哥庄镇金岸丽景小区的退休教师曹玉冬推开窗,带着花草清香的空气扑面涌入,不远处的小区绿道上,浑身冒着热气的小伙子刚刚结束晨练,中心景观花园里的喷泉已开始欢快歌唱。

“老李,今天上午约了去便民服务中心办医保,别忘了。”曹老师的家距离镇便民服务中心很近,只需步行4分钟,而通过远程连线“云上坐席”导服人员,以前需要到市区才能办的业务,现在不到一刻钟就能在镇上办完。

10月22日,全国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胶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代表在这里集结,分享交流各地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做法。作为观摩点,李哥庄镇展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设成果。

李哥庄镇位于胶州市东北部,距青岛市区35公里,与胶东国际机场隔河相望。近年来,该镇锚定建设“上合美谷·临空客厅”发展定位,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202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2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万元。

“我们依托上合示范区和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平台,规划了‘三区三线’,构建‘北田、中城、南苑’建设格局,让每个区域各展所长,实现产城融合。”李哥庄镇党委副书记刘振华向实地调研的嘉宾介绍。

在距离李哥庄镇不远的上合大道上,在镇上经营物流公司的陈明正驱车前往“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这两年市里的交通越来越方便,自从这条上合大道开通,我们到上合示范区只需要20多分钟就能到达,物流运输成本比以前降了15%。”

“近年来,我们以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致力于打通小城镇发展的‘大动脉’,推动小城镇更好承接上合、临空的资源溢出效应。”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明高介绍,仅2023年以来,胶州市新建农村公路53条、129公里,完成510个村庄的供水管网维修改造;已累计完成506个村庄的污水治理,完成农房节能改造1.57万户,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0万余户。

晌午时分,李哥庄镇小辛疃村村民大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香。81岁的叶桂美老人与老伙计们边吃边聊:“80岁以上老人全免费,多亏了村民食堂让我们吃上热乎饭!”这个由闲置农房改造的食堂,每天为村里80多位老人提供暖心餐食。在胶州,这样的乡镇养老大食堂已建成64所,初步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

小城镇建设不仅要让环境变美,更要让群众得实惠。胶州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乡镇发展,在建设用地指标、创业扶持等方面予以保障,让每个小城镇都能绽放独特光彩。目前,已形成李哥庄镇卫星镇、铺集镇县域次中心镇、洋河镇特色专业镇等多层次发展格局。

同样忙碌的还有小辛疃村村民栾新飞。吃过午饭,她早早把孩子送去学校,快步走进自家的“家庭车间”。四排电脑绣花机正嗡嗡作响,精美的图案在帽檐上渐次绽放。“守着家带着娃,月入六千不是梦。”她熟练地整理着刚下线的产品,这些帽子通过跨境电商发往海外。在李哥庄镇,这样的制帽产业链企业有400多家,年产帽子超5亿顶。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根基所在。”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冬泉介绍,胶州市坚持“工业立市”,提出“一镇一业”发展思路。李哥庄镇大力发展美饰、美妆、医美“新三美”产业,集聚了上下游企业1100余家;里岔镇以预制菜产业为主导,带动了1.2万户农户增收;铺集镇打造智能家居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家居工业企业从12家增长至76家;洋河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奶茶、烤肉、游乐场……夜幕降临,沽韵路商业街灯火璀璨,依托6条特色商街,李哥庄镇集聚了2300余家商贸主体,肯德基全省首家镇级店就落户于此。全季酒店前台,店员正忙着办理入住,瑞幸咖啡的取餐台前,快递小哥们匆匆地寻找着自己的单子。

从晨光熹微到华灯初上,这样的场景在李哥庄镇每天都在上演。“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国家战略与小城镇建设有机衔接,全力推动小城镇扩规模、提质效、增内涵,努力让每个小镇都成为承载乡愁、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于冬泉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臧一文 通讯员 王明敏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臧一文 责编:张磊 审校:刘力 主编:董光强

青岛新闻

阅读量:3.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