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大河新语③丨一心为民,绘就幸福长河新画卷

来源:闪电新闻

2025-10-24 16:30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四年前的那个金秋,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踏上齐鲁大地,在黄河入海口为我们擘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四年弹指一挥间,母亲河畔的山东,以“走在前”的担当,书写了一份怎样的时代答卷?让我们循着大河奔涌的脉搏,一同聆听这曲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山东用四年时间,将宏大的国家战略,细化为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温暖与安宁。

圆梦安居,60万滩区群众迎来崭新生活。“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是黄河滩区群众的宿命轮回。如今,随着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全面完成,60万群众彻底告别了“水窝子”,住进了坚固美丽的村台社区。在东明县翰林苑新村,村民杨美玲们在村里的致富车间,缝制着销往全球的服装,也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从“避水”到“安居”,再到“乐业”,这是一场改写命运的史诗性变迁。

守护安澜,现代水网筑起“铜墙铁壁”。黄河宁,天下平。山东作为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全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十四五”以来,年均治理中小河流超500公里,加固病险水库水闸近900座。东平湖老湖区泄洪能力翻倍的关键工程,更是将悬在数十万群众头上的“利剑”化为守护安澜的“盾牌”。洪涝灾害损失的断崖式下降,是最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从“黄河滩”到“幸福滩”,变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千万人的命运轨迹。山东用最大的决心,把“人民至上”这四个字,深深地刻进了黄河大堤的每一寸泥土里。

共享文脉,黄河文化焕发时代光芒。在推动物质层面巨变的同时,山东更注重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尊重自然、守护安澜”的黄河文化内涵,正通过一个个水利工程、一次次生态补水、一场场文化活动,融入百姓日常。济南黄河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的崛起,不仅是城市新地标,更是人民共享黄河福祉、乐享美好生活的生动体现。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的笑脸来检验。滩区群众的就业账、沿黄百姓的安全感、千家万户的获得感,是衡量“幸福河”最直观的标尺。国家战略一旦与人民福祉同频共振,就能爆发出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这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正在齐鲁大地上,流淌成一条名副其实的发展河、生态河、幸福河。

四年,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大河之治的山东答卷,笔触遒劲,答卷精彩。展望前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山东将以“走在前”的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为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文/陈一钊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陈一钊 责编:刘科春 审校:黄鹏伟 主编:董光强

地评线

阅读量:34.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