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广东男足U20三连败无缘全运决赛圈!最强一代为何总受伤?

来源:广州日报

2017-04-06 09:37

发表于山东

timg (1).jpg

4月5日,第13届全运会男足U20组别4个小组的预赛全部结束,除东道主天津队直接获得决赛圈名额外,上海、浙江、湖北和辽宁等4支球队直接晋级决赛圈,另外3个名额将在附加赛产生。 在武汉进行的C组最后一轮,广东队没能抓住最后一丝希望,以2比4不敌新疆队,小组赛三战全败遭到淘汰。广东队这次不但爆出大冷门,还创造了全运会设立U20组别以来广东男足的历史最差成绩。 在万众期待本周末中超赛场的“广州德比”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广东足球的未来!

组建方式失误

1997、1998年龄段的广东队具备在本届全运会争金夺牌的实力,这是国内几支该年龄强队的共同看法。

广州市足协该年龄段梯队2011年卖给富力俱乐部。从2012年到2014年,该队在彭锦波率领下,相继夺得U15和U17全国联赛冠军。以林良铭为代表的几名尖子也踢出名堂,先后留洋,并成为国少和国青主力。按备战全运会的战略,U20广东队要想冲击今年全运会金牌,理应以这一批原广州市足协梯队为班底,加上广东省足协梯队的尖子(包括部分广东省足协优秀留洋球员)。

2014年7月份,广东省足协决定与恒大俱乐部共建第13届全运会U20和U18两支球队。当时,省足协本让陈玉良担任U20广东队主帅,平时多在恒大清新基地集训。恒大俱乐部2015年聘请德国青训总监马可·佩扎伊沃利。此后,为了让广东全运队有更好的训练资源,球队的主教练换成马可,由马可组建教练团队。可惜,此后两年时间,马可颠覆广东队原来的建队思路和人员搭配,主力阵容几乎全部被换。

143040079.jpg

备战毫无计划

1999年时,马可已是现德国队主帅勒夫助手,他随勒夫出任卡尔斯鲁厄青训总监。2006年,勒夫邀请马可加盟德国国家队教练组,但马可没有成行。一年后,他进入U16德国队担任助教。2008年7月,马可成为德国U15国少队主帅,随后兼任U17德国队主帅。2009年,马可带队夺得U17欧青赛冠军。那支U17德国队中,有后来在里约世界杯一球致胜的格策。

2比4不敌新疆队之后,马可认为4个失球均与门将失误有关。谈及3场失利、球队被淘汰,马可归咎于海外球员与球队会合时间太晚。过去长达两年的备战期,这支广东队在欧洲拉练的时间是全国同年龄球队之最,但始终给人目的性不强的感觉。

3月29日深夜,马可才正式决定这支球队的23人大名单,3月31日即提交名单,4月1日即开始第一场比赛。据球队工作人员透露,马可及其团队在最后一场小组赛前已打包好行李,赛后他们便前往机场,飞回德国。此次U20广东队被淘汰,马可的合同也到此为止了。

外教水土不服

过去近3年时间,省足协和恒大选择相信马可和他的团队,并未对球队进行过多干预。省足协派驻的两任领队也是以执行和满足马可提出的要求为第一要务。但马可执教时间越久,球队内部越是失控,第一任领队就是被他们排挤走的。

马可过往的执教履历证明他并非水货,但他对于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整体环境、竞赛体系和实际情况,或许缺乏足够的诚意去了解。这点和昔日国少队的洋教练里克林克如出一辙。

里克林克曾经对国青和国少相继“祸害”,这样的外教根本不是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白求恩”。

马可对这次广东队失利的解释是:“有些球员赛前两周才过来,这不是理想的备战期。很多球员没有比赛经验,比赛打得相当少。这两三个月的运气也不好,有些主力球员有伤病,体能也没达到顶级,就过来我们这里,两周时间没法弥补这些东西。”这些他口中没有比赛经验或体能不行的球员,曾是该年龄段广东队的主力和班底,也是他当初推倒重建时被其留下的球员。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马可平日还挂着恒大青训总监的头衔,他总是向他的球员说:“只要全运会夺下金牌,我就会去恒大当一队主教练!”

timg (2).jpg

中国青训之殇

广东足坛97、98的这批球员,根本不缺天分和能力,就是输在这两年德国教练团队治下的混乱管理!马可和里克林克们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荒芜的青训基础根本不可能靠几个不熟悉国情的外籍教练就能治理好。

很多对中国青训不熟悉的球迷或许和广东队主帅马可一样,不屑全运会足球这种专业体制下的竞赛体系。但事实上,全运足球的成绩对一个球员的职业前途具有何等重要的影响!比如1989、1990那批适龄的全运队员,以上海东亚和广东日之泉为例:当年山东全运会的冠亚军之别,对这两个球队后来的发展轨迹造成了何等巨大的反差!

这次全运会兵败之后,广东籍97、98的这批球员将四散东西,回归各自俱乐部或从此退出职业足球。如何为优秀的年轻球员对接好全运足球和职业足球之间的通道?当年“日之泉模式”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但可惜的是,如今在“金元中超”的背景下,哪里还有企业愿意从丙级联赛开始整体接盘全运队?

事实上,没有大量基层低级别俱乐部生存的职业足球生态是不可持续的。打造真正规范、可持续性和强竞技性的全省青年联赛和地区性联赛是解决中国青训人才培训和输送的当务之急。否则,中超强制出台的U23政策在长时间内都难以取消!

来源:广州日报

体坛+

阅读量:16.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