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征程中,东北石油大学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引领,以环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为抓手,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攻十大科研领域,强化“一强两优三服务”科研特色,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突破,更培育出一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这所承载着石油工业辉煌历史与深厚底蕴的高等学府,正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在服务龙江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转化领航:跨越“断桥”,成果斐然
科技成果转化,犹如一座横跨在高校院所与市场之间的“断桥”,长期以来困扰着众多科研机构。而东北石油大学,却在这道难题上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榜单中,东北石油大学表现卓越,在省属高校“成果转化榜”及全省“落地转化榜”均位居榜首。这一成绩,无疑是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度肯定。
时光流转至2025年,在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月石油石化产业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上,东北石油大学发布前沿成果。这些成果犹如一把把钥匙,成功破解了石油石化产业绿色转型、数字赋能等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成果转化总成交额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再次彰显了其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强大实力。
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处处长李玮介绍,学校以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为契机,构建“一三六”成果转化机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学校精心打造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政校企合作三大平台,同时推进六项关键举措,确保科技成果研发、中试及产业化环节高效衔接。此外,修订后的《东北石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更是诚意满满,将成果落地龙江的团队奖励比例提高至92%,并建立“约定收益+ 全部赋权”制度。
学校还与政府、企业共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打造石油石化大市场,集成成果展示、融资对接、企业培育等七大功能。2025年截至目前,学校已推动11家科技企业落地。同时,选派29名科技总师,让他们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能力。
学科赋能:特色鲜明,成果丰硕
石油工程学院作为东北石油大学的主干院系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的主责单位,凭借扎实的学科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石油高校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在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与技术、油气渗流机理和油气藏描述技术等方向,学院形成了鲜明特色。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学院使化学驱油及配套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更是硕果累累,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


随着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学院积极面向新方向,拓展形成陆相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油气地下储库技术、智能油气工程等特色方向。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省级千万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学科年均科研经费近1.5亿元,有效助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走在省内高校前列。
学院拥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室及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这些科研平台犹如坚实的基石,为技术攻关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石油工程学院院长王志华表示,学院将持续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任务,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更辉煌的篇章。
十年磨一剑“断裂控藏”团队破解能源勘探难题
在我国能源战略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学校以付晓飞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成立了“断裂控藏”研究团队,团队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历经十余年攻关,在我国裂陷盆地油气勘探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团队创立了“断裂成藏理论”及全流程定量评价体系,部分技术成果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抢占了理论和技术制高点,引领了技术发展方向;不仅有效指导了油气田勘探实践,也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双碳”战略的重要科技支撑。
该科研团队成立于2011年8月,自成立之初便锚定“断层变形、封闭性及与流体运移”核心方向。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团队于2013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8年再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依托“油气藏及地下储库完整性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断裂控藏”中石油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研发了多套相关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构建起涵盖盆地构造解析及控藏作用、断裂带内部结构与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盖层脆韧性及断-盖共控油气富集规律等六大优势研究方向。
团队锁定行业急需解决的断裂更加复杂、隐蔽性更强、规模更小的断层圈闭油气藏精细勘探的理论技术难题,主动‘逼近断层找油’。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断裂控藏”研究团队带头人付晓飞教授介绍,团队创立了断裂成藏理论,形成断层圈闭全过程定量评价体系,实现三大关键转变:勘探理念从“躲避断层”到“逼近断层”,技术方法从“单一应用”到“多元融合”,评价手段从“定性描述”到“定量预测”的转变。这一突破不仅将预测精度大幅提升,更有效降低勘探风险,相关理论与技术已被写入石油地质学教科书,成为行业标准。
理论突破需落地生根。在实践应用中,该成果展现出强大赋能价值。断裂控藏理论广泛应用于我国含油气盆地10余个油气田勘探,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渤海湾盆地持续强活动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富集与保存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早断早衰型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封堵成藏模式,突破了潜山断裂带脆性变形难以封闭油气的传统认识,推动了由传统的“占山头、打高点”向复合潜山的低部位和向形区立体勘探的重大转变,技术成果获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核心力量参与的大庆油田页岩油调查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形成多项陆相页岩油富集理论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成果已从油气勘探领域延伸至储气库建设、二氧化碳埋存、增强型地热系统等多元领域,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集群“智”变:政校企携手,产业园崛起
守住“主阵地”,开辟“新赛道”。在这片浸润着石油记忆的黑土地上,东北石油大学智能钻采装备产业园正蓬勃发展。
产业园创建于2024年1月,是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重点项目,获批黑龙江省页岩油智能钻采装备中试熟化平台。产业园位于大庆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园,总面积7146.2平方米。其发展理念独具特色,采用政校企联合共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靶向引育人才、定向布局企业、龙头引领带动、协同联动发展的模式。大庆高新区管委会提供场地和设施支持,东北石油大学提供人才团队和技术成果支持,共同推动产业园的发展。

产业园依托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两中心一平台两基地”,即智能钻采装备成果对接服务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产业化基地及企业孵化基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智能钻采装备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园围绕主营产品业务定向布局企业,创建“产业链型”孵化器+ 加速器新模式。
目前,产业园已形成压裂液干粉聚合物在线混配装备、分布式微地震智能监测设备等10余种国内领先的产品技术,为龙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科技动力。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