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这个镇搜集完成了130个村的村落史料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18-07-31 15:28

发表于山东

垛石镇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人文丰厚,是骇河文化的集中地。唐朝古槐新枝再发,成为远近闻名的奇事;周氏庄园,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董家伞棍,彰显了传统民俗艺术的魅力……近日,该镇与山东女子学院“美阳阳V”实践团一起启动“走进民间村落 探访乡村史话”活动。

采访老人 走进乡村

“看见街上的那棵槐树了吗?专家说那是从唐朝就有的,它可是我们村里的神树啊......”垛石桥村老书记杜善军对笔者说道。据老人介绍,明朝永乐年间垛石桥村祖先从河北枣强县迁入济阳县黑虎口村,因乾隆年间在徒骇河上建了一座石桥,民国时期才改名为垛石桥村。“垛石”之名就源自横跨镇内徒骇河上的垛石桥。以及该村教书先生杜翰三心系百姓、不畏强权进京告御状和“天下第一砣”的故事。

探寻遗迹 感受历史

该镇在县政协与山东建筑大学的帮助下对52个重点村进行实地考察,探寻遗迹,主要对象是古建筑、名树古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当属后楼村的明代周氏庄园。其创建人周耀德是明朝贡生,为全县最大的富户,因乐善好施,省巡抚和按察御史分别赠其“东土吉士”和“善行可风”的题词;刘营村清光绪年间的清真寺北侧砖房屹立流传至今;前刘村发现的唐墓已被文物部门保护,并将在原址建博物馆就地保护。此外,垛石桥、董家等村的先民为缓解农作劳累而创作的迷戏、伞棒鼓舞等极富乡土气息的民俗艺术,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坚强乐观精神,已被列为“非遗”。

汇编资料 留住乡愁

一栋古建筑,不仅是几间房几座院,更是一种生活,一段记忆,一种精神象征。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经过近半个月的寻访、考察,该镇搜集完成了130个村的村落史料,并将整理汇编成册,给后人查根寻源的线索,也为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记忆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来源:新济阳)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济南新闻

阅读量:40.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