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亩产3032.47公斤!山东耐中度盐碱马铃薯选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0日讯 6月29日,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含盐量为千分之五的中度盐碱地上,德州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农科院选育出的耐中度盐碱马铃薯新品系表现出色,最高亩产达到3032.47公斤,实现新突破。

“耐盐碱优质马铃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测产专家组组长曹春梅宣布,经过测产,Z1281品系平均亩产是6064.8斤,比目标产量4000斤高出2064.8斤。

此次测产的耐中度盐碱马铃薯新品系共7个。经专家组实收测产,有6个通过验收标准,其中新品系“Z1281”产量表现最优异。

“耐盐碱优质马铃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课题组专家、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王培伦表示,马铃薯本身是喜欢酸性土壤,不耐盐碱。所以,作为耐盐碱品种的马铃薯选育来讲,意义重大。

据了解,全国有近15亿亩的盐碱地,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5亿亩,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2017年,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共同承担了山东省良种工程——马铃薯耐盐碱育种项目,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设立研究基地,组建起30人的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团队,联合国内外18个科研机构,收集6700余份不同的种子资源,开始了耐盐碱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协作攻关。

“耐盐碱优质马铃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课题负责人崔长磊告诉记者,之前东营黄三角农高区这片地区是一片茅草,盐分在千分之四到千分之五。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把茅草清理掉,第二年种下去种子之后,有的地方出苗成斑块状,有的地方直接不出苗,盐分很不均匀。于是,试验人员挖地40公分,将土混匀之后铺在地里再次种植。

常规育种是优中选优,而盐碱地里育种更像是“矬子里拔将军”。在经过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科研团队成功选育出耐盐碱材料35份,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碱材料8个。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开展盐碱地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对于一些不错的品种我们会进行区试,然后推广种植。预计在将来,马铃薯有望成为在盐碱地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的一个产业支撑。”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柏耿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周树茂 摄影 宁洪岩 德州台 公维勇 乐陵融媒 杨占忠 范洪康 德州报道

来源: 闪电新闻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