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这个村到处都是“福”,百福街、福禄长廊…附近村民都去“沾福气”

在潍坊临朐寺头镇西南部大山中,有这样一座村落:村里路上、墙上、树上……到处可见“福”字。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起了百福街、福禄长廊、五福民俗文化馆、五福文化广场等,连附近村的村民也纷纷前去“沾福气”。

1.png

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临朐县寺头镇福泉村。村子沿潍九路而建,并不难找,  一棵六百余年的古槐就扎根在路边。

1.png

古槐正前方,有一个硕大的福字。村民告诉记者,该槐树又名“凤凰古槐”,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可见古槐所在实为福地,这棵老树被寄予了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每逢初一、十五,还会有老人在树下祈福。    

进村走走,就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福”字。 

古槐所在的地方,就是村前的“五福文化广场”,广场上铺着象征五福临门的地砖。就在广场西侧不远处,有一个木头搭起的门楼,上面悬挂着“百福街”三个大字,这条街依照地势而建,高低起伏,道路中间,用石头磨平铺就的一个个“福”字连成串,且每个“福”字字体都不相同。行人每走一步都是踏在福上,巧妙的构思让人赞叹。

1.png

在村里还有一条“福禄”长廊,同样非常有特色,长廊两侧的建筑古色古香,走进这条长廊,就如同穿越到了古代宁静的小山村。村民告诉记者,到了夏秋交际,葫芦长成、绿荫满院时,这里便到处是福禄(葫芦)。

1.png

村内路边,有个由一人多高的木桩排列而成的大“福”字,非常吸引眼球。村委会工作人员说,这是一个福字型的迷宫。  假如游客能从迷宫里转出来,那就是“有福之人”;假如转不出来,那就成了“待在福里”。   

距离福字迷宫不远,是一面“时光隧道墙”,上面悬挂着村里几年前的照片。和村里如今的美景相比,让很多村民都有恍如隔世之感。在这里,每条街道都以“福”命名,家家门上贴着“福”,墙壁上画着“福”,就连村中树上挂着的灯笼也写着“福”,福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五福村”。 

1.png

福、禄、寿、喜、财,

“五福文化”改变乡村落后面貌   

福泉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由东福泉、中福泉、赵家北坡、上洋河、下洋河5个原建制村组成。

1.png

“‘五福’是指‘福、禄、寿、喜、财’,这既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福泉村如今的真实写照。”  村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禄、寿、喜、财”分别代表着这五个建制村。据介绍,“福”是凤凰古槐祈福树所在的东福泉村,也是最早的福泉村;而上洋河村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比较多,因此代表“禄”;由于赵家北坡靠近大山,所在地理位置较好,村中老寿星多,因此代表“寿”;中福泉因有口一井双眼“双喜古井”,也就是“喜”字的象征;近些年来,下洋河发展的福仓中草药专业合作社以及村民们自己开办的小企业,让村民们越来越有钱,就代表了“财”。  

1.png

村委工作人员说,虽然福泉村现在处处是景,但在两年前,村里还是土路,道路坑洼不平、垃圾乱扔乱倒,柴火树枝乱堆乱放,一幅“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后来,市国税局的扶贫工作人员进驻到村里,把改善村容村貌作为切入点,    依托村里原有的立村古槐、福水圣泉、石墙石屋、传统民俗等,以“福、禄、寿、喜、财”五福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集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福泉五福文化民俗村。

1.png

就这样,福泉村争取到了400万元建设资金,  改造了村里1300米长的南北大街,硬化了村里37条小巷,安装了路灯,并进行绿化,在村庄旧貌的基础上改造建设了五福文化广场、五福民俗文化馆、百福街、亲子乐园等一批旅游景点,让一个没有一条硬化路、没有村委办公房、没有集体收入的贫瘠落后村,有了3000多米的环山生产路、500多平方米的村委大院,配套建设党员活动室、村民阅览室和200多平方米的福泉村民俗活动广场。

建设千亩寿桃园、牡丹园……  

福泉村打造观景、采摘、赏文化一体的“桃花源”   

记者了解到,去年,村里建起了五福民俗文化馆,里面不仅展示了福泉村的建设历史和规划,还陈列了村里所产的丹参茶、高山粮、槐米、果蔬休闲食品等特产。

在东福泉村“福”文化项目已经建成的情况下,目前正在赵家北坡以“寿”为主题,发展千亩“中华寿桃”园,打造“寿”文化。在中福泉村围绕双喜古井进一步打造“囍”文化,当前项目主体已经基本完成,处于绿化美化阶段。“禄”文化、“财”文化”项目已经开始初步施工:上洋河村打造“禄”文化,修建由72级台阶组成的事业有成路;在下洋河村,铺设铜钱路,打造吃喝玩乐“一站式”洋河生态庄园,重点挖掘“财”文化。

福泉村一直有种中草药的传统,为了拓宽村民的致富渠道,福泉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村里黄芩、丹参等中药材的种植优势,创建了福仓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纳会员170余人,发展丹参、黄芩、桔梗等800余亩,还在淘宝网上注册了福仓中草药店铺,销售中草药产品。

1.png

此外,福泉村还创办了春福旅游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售卖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通过自身劳动脱贫致富。“我们的桃林已经种上,如今正在改造一处福泉特色民宿。”村委工作人员说,村里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种植山楂320亩,引进了矮化苹果50亩。此外,还打算建设牡丹园、美食园,打造一个集观景、采摘、赏文化一体的“桃花源”。

现在村里一步一景,变得越来越美,吸引了县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来源: 潍坊广播电视报·城市周报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