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机时紧抱核武数据,铭记“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郭永怀

齐鲁网6月16日讯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第七期山东干部讲堂6月16日下午举行郭永怀事迹报告会,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郭永怀同志为榜样,从“两弹一星”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2391a1e1913347cdb2a73cdedfc1636c.jpeg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享年59岁。1999年,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这颗当年夺目的科技之星不幸过早陨落,他的功绩和优秀品格却使人永怀。

考上“庚子赔款”留学生 因护照为日本签发放弃出国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以一个农村娃的身份,和所有当时的中国科学大师巨匠一样,经历了极为动荡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郭永怀以四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从青岛大学附中一路经由南开大学预科到北京大学学习物理。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郭永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注册片(中国科大供图).jpeg

(郭永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注册片)

1939年,郭永怀考上了“庚子赔款”留学生。1940年1月,郭永怀前往上海,登上了出国留学的邮轮。然而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上面赫然写着“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郭永怀一行人撕毁了手中的护照,拿着行李下了船。

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应用数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1945年,36岁的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到美国来 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因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郭永怀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就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另有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回答:“不。”由此,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而且也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81c8015970aa4fcbad39b65b77c03bfe.jpeg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为首的爱国科学家纷纷提议回国建设。在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下,美国终于取消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一大批爱国学者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等归国。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郭永怀一家回国前在美国寓所前合影.jpg

(郭永怀一家回国前在美国寓所前合影)

当时,许多朋友都劝郭永怀: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贫穷的家园呢?他却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在郭永怀心里,他自己只是新中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微信截图_20190616215919.png

(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的野餐会)

1956年,威廉姆·西尔斯(W.R.Sears)和康奈尔大学同事们送别郭永怀。在这次野餐会上,一向恬静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高喊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夫人李佩也感到无比惋惜,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

1956年的9月,郭永怀夫妇终于拿到了回国的邮轮票,同年9月30日,郭永怀一家踏上了归国的邮轮。

为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确定最佳方案

郭永怀回国后受到隐秘的热烈欢迎,他长期主持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与钱伟长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1958年,郭永怀参与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不可或缺的尖端科技人才。

1960年3月的一天,后来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突然上门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

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所办公室工作.jpg

(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所办公室工作)

走时两个人兴奋无比,原来大师哥钱学森把小师弟郭永怀强力推荐给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bcca7582f2d04fcdb5965ed94916b21a.jpeg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高原浮肿。郭永怀经常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50岁的他因此显得特别苍老,满头白发。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t01c4f948fceee6397b.jpg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后场区集体照,前排左起王汝芝、张蕴钰、程开甲、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张爱萍、刘西尧、李觉、吴际霖、陈能宽、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蘑菇云升起,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但郭永怀却泪流满面,之后瘫坐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他实在太累了!

遭遇空难 生死之际护公文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2月4日的下午,在苍茫无人知的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回去。

5日凌晨,东边泛起鱼肚白,飞机即将降落北京机场。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就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猛地坠落。

文件.jpeg

据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数据资料完好无损!这份绝密资料,为后来的热核导弹发射成功提供了重要数据。

t0171a61c13c73ee12e.jpg

郭永怀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多年过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讲述这段故事时动情的语气犹在耳侧:“郭永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表率。”

1986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郭永怀为革命烈士。1999年9月18日,郭永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更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个在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三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工作绝密与家人聚少离多 郭永怀星成为对女儿许诺的生日礼物

由于长期从事绝密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郭永怀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要礼物,他只好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

这一“礼物”终于在2018年7月成为现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这对科学伉俪在空中重聚,光耀星空。

人物评价

>>>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九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著名科学家朱光亚 )

>>> 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

>>>两弹一星的23个功臣元勋里边,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中科院力学所院士俞鸿儒)

闪电新闻记者 张伟 刘桂秋 王安琪 实习生 刘晨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