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丨山东枣庄:六大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枣庄市发展改革委消息,枣庄市抓住山东省打造“京沪—济青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行动机遇,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奋斗目标,围绕全省“十强”产业,集中力量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了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成效显著

  2018年,枣庄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大数据、锂电、光纤、医养健康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

  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拥有企业2000多家、规上企业400余家、省级以上产业基地5个、产品种类上千个,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设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研制出我国首台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阵列机床,可年产阵列机床200台,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100万个,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在“精密超精密微细复合加工技术、智能型装配与检测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发明专利26项。总投资60亿元的墨子科创园精密机床研发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腾龙高合金新材料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亿和高端铸造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化工产业向新型化精细化跃升。形成了11条产业链,聚集上下游项目1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联想集团与中科院合作设立3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甲醇制烯烃技术在枣庄实现产业化,EVA、EOD等产品替代进口,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投资14亿元的鲁南化工聚甲醛项目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山东泰和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一期项目已投入生产,成为国内水处理剂最大生产基地。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薛城化工产业园、峄城化工产业园、枣庄市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通过省级化工园区审批。

  大数据产业向数据应用数据加工跨越。总投资30亿元的鲁南大数据中心可容纳机柜10000多个,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出口带宽可达2000G,BAT、京东、浪潮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落地;高新区互联网小镇、滕州大数据产业园投入运营;全市拥有中国(滕州)马铃薯大数据中心、中国机床海淘网、浪潮工业互联网等大数据企业近200家。“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十六朵云、100个应用场景”的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枣庄成为全省第三个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锂电产业向全产业链协同延伸。形成了锂电基础材料-锂电池-检验检测-控制系统-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建成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拥有专利85项、世界领先技术10项、产品种类200多个,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投资40亿元的中材锂膜项目规划建设12条生产线,一期4条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年产能2.4亿m2。投资10亿元的丰元锂能正极材料、投资40亿元的华亿比科锂电池项目快速推进。

  光纤产业向高精尖特突破。以东方光源为代表的企业,先后取得工信部、国家电网、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采购和认证部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运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烽火技术,投资18亿元的智光通信光纤拉丝项目投入生产。

  医养健康产业向医养融合升级。设立10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形成以华润三九、益康制药、威智药业、康力医疗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群,建成较大规模医养一体机构12家。投资30亿元的海王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投资5亿元的汤姆科技微环境护理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投资4亿元的枣庄市医养康复中心项目整体落成。

  创新路径

  路径一:突出协同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坚持“产学研用金服”一体推进,90%以上规上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全市拥有省级众创空间5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浙大山东工研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相继建成并保持良好运营,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到289个,柔性引进高端人才96人。

  路径二:狠抓项目建设释放产业发展潜力。“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项目137个,总投资103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45.8亿元。其中,新开工投资过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665.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8亿元。2018年市级9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7.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9.2%,威达重工中高档数控机床耐磨损精密件、华亿比科锂电池等19个项目投产运营,腾龙不锈钢智能制造产业园、海王医疗器械产业园、枣庄医养康复中心等61个项目按进度施工。

  路径三:深化园区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各类特色产业园区12个,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特色互补的园区发展格局。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聚焦“去行政化”,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管委会+基金”“管委会+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推进园区市场化改革、公司化运营,让各类开发区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新高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二是坚持特色化发展。根据园区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确定主导产业,加快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三是坚持标准化建设要按照一流园区标准,加快完善园区内路、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要做好企业非生产功能的剥离,集中规划建设专家公寓、员工食堂、仓储物流等生活性、服务性设施,让企业只管生产、政府主导配套、社会提供服务。

  突出重点

  据了解,枣庄市已经作出部署安排,下一步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继续做强、做大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高端装备产业。以数控化、特色化为方向,抢抓省里打造“京沪—济青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的机遇,重点抓好墨子科创园、腾龙高合金新材料、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高端化工产业。以4个省级化工园区为依托,重点推进联泓新材料二期、兖矿鲁化己内酰胺、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潍焦超高功率电极材料等项目,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的对接,力争把其下属的10多个化学所引入枣庄,让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生金。

  大数据产业。以鲁南大数据中心、滕州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基础数据交易、清洗、活化、分析等创新业态,打造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和云存储灾备基地,积极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锂电产业。以打造全产业链为目标,加快推进中材锂膜二期、丰元锂能高镍电池材料、航天科工锂电产业园、华亿比科动力电池扩建等项目,形成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

  光纤产业。以国家启动实施网络强国建设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山东智光产业园建设,推进关联企业“退城进园”,打造光棒、光纤、光缆、光元器件一体发展的光通信产业集群。

  医养健康产业。以龙头企业培育为引领,加快海王医疗器械产业园、华润三九中成药数字化车间、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公司原料药厂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医药产业集群。要巩固深化与省土发集团的合作,抓好中医药康养小镇的规划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生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中国发展网)

来源: 山东发改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