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事关基层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日,浙江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县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预算编制审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从编制2020年预算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县级“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工作,进一步强化县级“三保”责任,规范县级“三保”支出预算编制,从源头防范和降低财政运行风险。
审核对象
按照财政部关于“省级财政部门第一年选择审核的县级个数不得低于本省县级总数的30%,以后年度每年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选取建德市等24个县(市、区)作为首批审核对象,今后按要求逐步扩大范围。
审核内容
根据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和标准,对县级“三保”需求和预算安排情况开展审核。重点审核“三保”支出保障范围是否合规、合理,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地方保障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和省级标准,“三保”预算安排是否足额,在政府预算(草案)中是否有保障等。
审核程序
主要分为3个阶段:
1
县级
自查
2019年12月15日前;
2
集中
汇审
2019年12月16—20日;
3
整改
落实
2019年12月21日—2020年3月底。
为抓好县级“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工作,省财政厅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浙江预算管理实际,着力打造“三大亮点”,实施富有浙江特色的自选动作。
亮点一:
一批需关注的审核对象
首批哪些县区纳入审核,都由数据说了算。
根据市县财力基本状况、存量资金可调控能力、当年财政收入困难状况等指标,建立市县财政困难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动态评价市县财政困难程度和财政保障能力。根据评价结果,将财政困难程度较高和财政保障能力相对较弱的县(市、区),作为首批审核对象。
亮点二:
一个接地气的工作专班
将上级工作要求和基层实情深度融合,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从市县挑选熟悉“三保”工作、熟悉部门预算的10位业务骨干,组建县级“三保”预算编制联审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基层业务骨干熟知基层实情的优势,从研究讨论制定审核办法和程序,到全程参与审核工作,着力提高审核工作的开放性和合理性。
亮点三:
一套高效率的审核办法
让基层财政客观反映情况的同时,实施精准的核实校验机制。 设计表样时,充分考虑基层财政管理实际,既便于基层财政反映县级“三保”需求和预算安排的总体情况,又能体现个别地方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依托数据逻辑、业务关联等因素,建立严谨的校验机制,高效查验“三保”预算足额安排以及政府预算(草案)资金保障的真实性。
(内容来源:浙江财政)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