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赋能,让乡村面貌焕新—— 泰山脚下景象新

原标题:山东新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赋能,让乡村面貌焕新—— 泰山脚下景象新

来源:自然资源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山东省新泰市位于泰山东麓,是一座典型的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产业在全市财政收入中占比达75%以上。但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给新泰带来了产业结构不平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

  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十三五”以来,新泰抓住土地整治这一“牛鼻子”,累计投资20多亿元,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80余个,盘活土地资源50多万亩,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2家,带动23.5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各具特色的土地整治项目在泰山脚下绽放光彩,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产城融合”带动“羊流之路”

  01

  羊流镇惠美田园综合体是新泰首个全额社会资本投资的土地整治项目。在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指引下,新泰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本实施土地整治,开拓出了一条以“产城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的“羊流之路”。

  新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光荣介绍,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丰富了国土空间治理模式,改善了财政资金单一投入的格局,促使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在土地资源上更为均衡有效配置,有利于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效率。而相较于传统项目平均完成时间的1.5~3年,社会资本投入项目的平均时限仅为8个月至1年。

  羊流镇龙石崖村等11个村实施土地整治后,农田复种指数由90%提高到120%,土地利用率提高26%,平均亩产量提升了20%左右,项目区农民年可增加经济收入568万元,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

  新泰还将社会资本运营收益用于农业和城镇化发展,促进乡镇潜力增加、产业做大、发展提速。羊流镇重点在土地整治项目区推行“土地综合整治﹢精品农业”,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既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优质品种、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也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脱贫攻坚发挥了长效作用。据统计,羊流镇惠美田园综合体安排当地村民入园工作600余人,年均增收2万元,带动400多名群众脱贫。

  采煤沉陷区“穷包袱”变“聚宝盆”

  02

  翟镇曾作为新泰的“煤都”,年产原煤曾一度高达400万吨。钱越挣越多,煤越挖越深,土地塌陷却越发严重。2010年,翟镇46个行政村就有44个因采煤塌陷,全镇2/3的耕地出现大面积沉降,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2015年,翟镇成为新泰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主战场,“中节能”20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在此落地。该项目将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棚内种植蔬菜、食用菌等作物。靠新建的劳务公司和蔬菜合作社,村庄每年多了20万元集体收入。

  新泰市翟镇农光互补创新型示范园通过村庄避险搬迁和矿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000亩,连同原有耕地累计3.3万亩流转给国有光伏企业,着力打造种植、培育、电商销售、农贸市场和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多功能绿色生态产业园,辐射带动周围31个村庄的农民从事大棚种植,人均增收1.5万元,成为沉陷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得益于翟镇20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示范基地一期项目的实施,新泰目前已经建成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6个,高效农业大棚9620座,修复沉陷地2.8万亩。

  系统整治“山水林田湖草”

  03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良心谷田园综合体便是一家。它通过小块并大块、坡地改梯田和残次林地开发利用等工程,提升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已成为“有机粮茶种植加工、生态养殖、休闲旅游”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周边15个村庄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人均年收入3万元。

  李光荣介绍,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向“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转型,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新泰市通过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新路子,初步构建了补充耕地的新模式,走在了山东省前列,累计社会投资占比已接近九成。

  展望“十四五”,新泰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思维,围绕土地整治的服务主体精准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和全域统筹实施,发挥土地要素赋能乡村发展的多功能性,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眼下,新泰乡村正蓄力待发,新泰农民的美好生活梦正迈步走来。

  来源:自然资源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来源: 自然资源报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