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未故事⑦ | “花”漾盐碱地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讯 清晨六点,广阔的田野在蝉鸣声中渐渐苏醒,昨夜的雨珠挂在绿油油的叶尖上跳舞。东营市二十公里外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上方,一团乌云滚滚而来,挡住了原本将洒向大地的光芒。

一辆小巧的电动汽车从新铺好的油漆路面上缓缓驶过,车里载着两个年轻女孩。她们停在一片方块地前,俯身查看田里的大豆,一番讨论过后,在随身携带的纸质表格上快速记录着。

天空越来越阴沉。小车继续在田间路上缓行。忽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从天坠落,不一会儿,前方的挡风玻璃如同“遭遇”水帘洞一般,被雨水“肆无忌惮”地冲刷起来。后座的女孩望向车窗外,一团团绿色在阴云中掠过,这是盛夏时节难得的清凉。

“我的肥!”车行驶到堆积在实验田的肥料前,后座女孩喊叫一声。她们迅速跳下车,用力扯着雨布,将裸露在外的化肥盖好。

一台车 两个人 千亩地

“这可是我一亩三分地的肥料,得好好保护。”女孩叫于春晓,是今年刚刚从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毕业的博士。骤雨打湿了她原本用来抵挡烈日的防晒衣,马尾也变得湿漉漉。“哈哈,正好是一亩三分地呢。”在前座驾车的刘晓玲笑着回应道。

身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她们需要守护的,不止这一亩三分地。

黄河三角洲区域美丽富饶,有着有着广袤、年轻的土地。但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该区域土壤盐渍化严重,44.29万公顷的盐渍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直接制约着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度、碱性偏高的土地上,土壤容易板结,保水保肥能力较低,导致作物产量较低、效益不好。土地盐渍化是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对它的改良研究也关系到国家的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8年,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签订共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研究中心协议,旨在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和高效利用研究,探索盐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刘晓玲和于春晓便是研究所参与这个项目的科研人员。

每天对一千亩的示范基地进行一次巡视,是研究人员雷打不动的任务。两个人,一台车,千亩地,一圈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她们要对每个地块进行“无死角”巡视,土地墒情、作物长势、杂草、病虫害情况等,都需要认真记录。

眼下正值雨季,虽然可以免受烈日的暴晒,但频繁光顾的雨水让她们多了些担心。小车晃晃悠悠进入砂石路段,雨水哗啦啦打在玉米杆上。“快走呀师傅,别淋着!”刘晓玲将车停住,对着窗外着急地大喊。几位背着喷雾器的农民在泥泞的玉米地里慢慢移动,他们本想把这片地的农药喷完,可骤雨降临,只能暂停。“八点突降急雨,喷药效果不佳。”晓玲在记录上写到。“正在授粉呢,降水太多了不好。”“杂草也比较多,这就是雨后‘后遗症’。”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都会有雨,两人有些担忧。

急雨渐渐化为雨丝,晓玲和春晓迫不及待地下到田里。“豆子出苗了吗?”晓玲问一旁躲雨的农民伯伯。“下点雨不要紧。”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田,农业站聘请了几位附近的农民,他们照顾得很细心。看见破土而出弯弯扭扭的小豆苗,晓玲又开心起来。

“我们都是女汉子”

像春晓和晓玲一样,农业站的女孩们个个都进得了实验室、下得了田。在这里,她们都是主力军,“稀有”的男同胞则是花朵一般的存在——15个科研工作人员中,除去3个男生,其他都是女孩子。

“男生这么少,活儿肯定不能全让他们干。如果一直让他们干,把男生都逼走了怎么办?”提起队伍里的男生,晓玲打趣地说。在农业站搞研究,总少不了下地干活儿。取土、取样、扛化肥、收割、播种……无论任务多么艰苦,女孩们都不会退缩。

每当实验田的作物到达一个生长节点,研究人员都需要采取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养分含量,看能否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这是开展盐碱地研究常见的实验步骤,也是农业站的“重活儿”之一。

去年十月玉米收割完成,要对54个地块进行采土工作。合作的农业公司找了两位师傅来帮忙,他们第一天下午采集了几个后,第二天便以有其他工作安排为由走掉了。“毕竟要比日常的工作辛苦些。”晓玲说。盐碱地坚硬的土质无疑增加了采集难度,取20-40厘米深度的土壤时,取土钻出现了“纹丝不动”的情况。“我们用锤子砸、让180斤的小胖男孩儿坐到取土钻上,都不行。”但样地还要紧接着播种小麦,不可能留太长时间来采土,晓玲和三个同事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取完全部108个土样之后,晓玲感觉胳膊和后背都不是自己的了。但面对苦累,她从不抱怨:“我们都是女汉子,都能干得了!这种充实的感觉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体会不到。”

充满希望的田野

雨季天气多变,上午还是急雨连连,午后烈日便登场。堆积在实验田周边的秸秆需要清理,于春晓带领姑娘们来到了基地。女孩们纷纷裹好防晒服,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她们一脚扎入泥地、抱起秸秆,动作干净利落。

在这个爱美的年纪,劳作的汗水取代了她们精致的妆容,没有奶茶和火锅,也享受不到城市的快乐,她们要耐得住寂寞,在这偏僻的盐碱地上,拓荒培优。这时,一杯甜甜的奶茶成了抚慰劳作艰辛的首选。而去往三十分钟车程外的市区买奶茶,往往是男生的专属任务。

十几杯奶茶从热闹的市区来到静谧的田间。“咕噜咕噜”,甘甜的奶茶入口,消解了刚才所有的疲惫。“我这是无糖的,特别关心。”“我喝到了奶茶店最贵的奶茶!”女孩们笑靥如花,简单的快乐在向日葵花田间荡漾。

一杯奶茶,动力满满,这是年轻人的快乐密码。这群年轻人,也以无限的活力和斗志攥紧了时代的接力棒。建站3年来,他们在农业站340亩观测场布设监测仪器,在固定样地定期采集植物、土壤样本并进行测定,将野外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为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助力黄三角地区可持续生态农业的发展。

作为一名90后党员,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刘晓玲的愿望是总结出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技术模式并进行推广,为粮食增产、品质提高提供借鉴。“粮食安全对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用双脚丈量大地,为农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蔚蓝天空下,结束作业的女孩们在田埂上行走,她们脚下有沉甸甸的泥土。实验田里,豆叶翠色欲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闪电新闻记者 吕钊 娄冬梅 陈海涛 报道 片名设计 李普桢 赵一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