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筑牢网络安全的法治防线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网络空间也不例外。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10月11日,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山东省活动拉开序幕。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让我们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空间充满期待,也给我们依法维护网络安全“拧了绳”“上了弦”。我们务必要筑牢网络安全的法治防线。
网络安全为了人民。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突破10亿,超过七成的人口上网,超过10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规模在5亿以上,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6.9个小时。偌大的互联网空间、庞大的网民数量、超乎想象的人均上网时间,再次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又一重要“家园”。而且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人们正畅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各种“红利”。试想,如果没有网络安全保证,何来这欣欣向荣的局面,网民的合法权益又该何去何从?

进步归进步,繁荣归繁荣,而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各种风险隐患依然没有远离我们而去。正如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编写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指出“不论是在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领域,还是在远程办公、教育、医疗及智能化生产等生产生活领域,大量新型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安全漏洞、数据泄露、网络诈骗、勒索病毒等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凸显,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攻击形势愈加明显,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带来更多挑战。”这说明,依法治网仍然任务艰巨、道路险远。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事实上,自互联网接入我国以来,用法律管网、用网、治网的探索从未间断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并实施。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更是将我国依法治网的实践推向了新高度。可以说,这些年,我国基于网络安全的法治探索从未停歇,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而由此产生的网络安全威胁治理成效也异常显著。诸多事实一再表明,维护网络安全离不开法治力量、治网管网用网必须依法从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既然设立了用以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就应让其持续“放电”,而不让其成为“纸老虎”。也就是说,大家要根据法律规定的“准绳”、结合自己的角色定位,认真做好有关法律条款的落实。尤其是要抓紧抓牢“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这两个关键点,通过认真落实执行“依法打击谣言、淫秽、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加强对网络空间通信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督促网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网络违法犯罪监控和查处能力建设,依法查处网络金融犯罪、网络诽谤、网络诈骗、网络色情、攻击窃密等违法犯罪行为”等关键措施,切实筑牢网络安全的法治防线。

当然,随着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问题新情况还会不断出现。为此,依然需要抓紧抓牢“依法治网”这条主线,及时通过完善网络法律制度,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只有这样,网络安全的法治防线才会更牢,网络空间才会气清风正、正能量满满。(文/桑胜高)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