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崔立霞 青州台庄好亮 田琳琳)蕾丝花边是服装及家居用品上的装饰品,小巧玲珑且司空见惯,但是在青州,当地却把小花边做成了大产业,甚至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小花边出口的秘密在哪里呢?记者到当地进行了调查。
晚上8点,青州市高庙工业园里灯火通明,十几个工人正在将刚赶制出来的几千套家纺产品搬运上车,准备连夜从青岛港发往英国。
产品研发者、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青州尚绣家纺有限公司监事王芳君自豪地说,这是一种提花布,是高纱织、高密度的,带着一趟花边,做了很多配色。这是比较畅销的一款,每年都做,得做了将近十年了。
乳白色的布料上镶嵌着形似蝴蝶花或火腿花的蕾丝花边,花边编织精美夺目。王芳君介绍,这些产品已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秘密就在花边上!这个花边是青州府花边大套,最早青州府花边大套的图案是手绣,现在已经改成了机绣。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府花边大套从清代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仅国外服装上流行的蕾丝花边,经过几代人的创新改造,不仅融入了抽丝、刺绣等中国传统技艺,更创新性地应用到了杯垫、床盖、桌布等产品中,因此得名“青州府花边大套”。
青州府花边大套传习人王秋介绍,青州府花边大套分为满绣和镶拼,满绣远处看有种透雕的感觉,镶拼有浮雕的感觉。青州府花边大套织工细腻、技艺精湛、图案美观、色泽素雅、质量优良,所以被誉为抽纱的王中之王。
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对花边大套的需求量陡增,市场推动下,花边生产实现机器代人。但一台机器少则几百万动辄上千万元,上机器意味着搭上家底搞生产,不上机器就只能步人后尘。花边生产一直被这种矛盾掣肘,近几年尤为突出。
为解决困境,当地政府部门协助联系威海、寿光等地具有花边生产能力的几十家工厂合作,实现了抱团发展。本地企业不仅实现“轻装上阵”,更依托花边的创新能力,牢牢地抓住了花边大套出口的“主动权”。
靠着抱团发展和传统工艺加持,青州花边企业“如虎添翼”,企业数量翻了一翻,从原先的几家到现在的近20家,每年开发上百种产品,并与ZARA、NEXT等国际一线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青州市工信局材料和消费品产业科科长张胜林介绍,现在青州府花边大套的年产值近亿元,青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大机花边生产基地,可以说小小花边顶起了青州家纺出口的“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