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史 长智慧㊳|从两张图片说起

编者按:聆听红色故事,见证百年党史。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闪电新闻夜读专栏发起“读党史 长智慧”主题策划,邀请全省各地主播诵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节选,面向青年,以史育人,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巨变。

  

今天推出第38期,平原融媒主播王子达向您讲述《从两张图片说起》。

下面的这两张图片非常有趣。为了呈现一种直观的对比效果,网友把两张图片拼在了一起,并配上了文字说明:

第一张图是2018年中美贸易谈判现场。文字说明是:“他们太老了。”

第二张图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约现场。文字说明是:“我们太老了。”

这两张图片在网上一亮相,引起很大反响。有网友指出,这两张对比鲜明的图片之所以会火,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清楚地展现出不同时期行为主体年龄上的一个反差,更在于它们将中国的崛起展露无遗,也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年轻”当然还不止于此。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曾自豪地说:中国航天的人才队伍是外国同行非常羡慕的。从事这方面技术研发的俄罗斯同行大都白发苍苍,美国研发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比我们要大得多,而当时长征五号研发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3岁。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这些年轻的中国航天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托举起中国航天的未来。

事实上,中国还有许多这样年轻的团队,比如中国航母研发团队、中国高铁研发团队、中国大飞机研发团队、中国超级计算机研究团队等等。

在中国,很多事关国之重器的研发团队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无比年轻。这样的人才结构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与年轻相对应的,是实力。

过去,在外国人的印象中,“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是廉

价、技术含量低的代名词。而现在,“made in china”不但让他们刮目相看,而且达到了让他们震惊的程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正不断引领世界潮流,不断刷新着世界人民的认知。

比如,中国的桥。

在世界桥梁业有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则要看中国。”此话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强大。

2018 年10月24日上午9时,筹备6年、建设9年,历时足足15 年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令世界叹服!

港珠澳大桥有多牛?它是中国历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它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甚至被人称为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

它创造了多项纪录:

它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建设难度极大,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胜枚举,仅申请专利就达 400 项之多;

两个人工岛仅用半年多时间就筑造完成,这在全球都是首次,创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

……

从量上看,中国的大型桥梁建设已占据世界的一半以上;从质上看,世界上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

最高处达 565 米、相当于 200 层楼高的北盘江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高的跨江大桥;全长达 164.851公里的丹昆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铁桥……

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巴拿马运河三桥、韩国仁川二桥、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等,也均是中国“智造”的结晶……

中国造桥已经从“制造”走向“创造”,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比如,中国的卫星。

2019年1月11日,中国向世界宣布,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传说由卫星变成了现实。

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与中国卫星最“形影不离”的是北斗导航系统。

我国从20 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 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 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在性能方面,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定位精度可达“水平10 米,高程10米”,亚太地区定位精度达“水平5米,高程5米”,系统的总体性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再比如,中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人通过不断努力和攀登,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

卫星帮助我们实现了“揽月梦”,而“下海捉鳖”则得益于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发。这就不能不提到“蛟龙号”。

“蛟龙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正在应用的唯一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可谓国之大器,其最大下潜深度超过 7000 米,曾创下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目前,它有三大核心技术,让美国和日本等国惊叹不已:可自动定向、定深及定高,具有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测等能力,可适时传送水下信息;有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可在海底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

还比如,中国的高铁。

“中国高铁有多稳”的话题一直被热议。此前,有人在高铁上通过“立硬币”“叠矿泉水瓶”来测试其平衡度,现在这已经过时了!

如果在行驶的高铁上,将硬币立在签字笔上,结果会如何呢?

有人为此专门做了一个试验,在一支竖着的笔上立上一枚硬币,其可随列车运行长时间不倒。这画面一出,国人纷纷感叹:中国高铁运行太稳了、太牛了!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8年的8月1日,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北京、天津间单程直达运行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上海到北京的时间由原来的近10小时缩至 4~5 小时。穿梭于京沪间的高铁,颠覆了人们对时间和距离的传统认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到 2019 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到3.5万公里,超过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成为世界上高铁营业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堪称“陆地飞机”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用比风还快的速度驶入世人的视野,赢得众多“世界之最”,成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中国品牌”。

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奋起直追,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很多成绩。目前,中国汽车、中国手机、中国家电、中国无人机、中国超级计算机等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主播简介:

王子达,平原县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记者。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