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6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党培哲)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简称“三调”)成果。2018年9月“三调”全面启动,山东共有1.8万名调查人员参与,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省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调查数据库。
国土调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三调”数据显示,山东土地利用主要数据如下:耕地9692.80万亩,园地1893.56万亩,林地3908.02万亩,草地352.83万亩,湿地369.3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209.7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69.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88.03万亩。
对比以往两次调查,“三调”调查内容更丰富,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调查数据更精准,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全省调查图斑1498.92万个,比“二调”增加了近两倍;调查效能显著提升,建立并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通过全国统一的“国土调查云”平台,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
与“二调”相比,“三调”结果显示山东耕地减少1809.63万亩。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果差异。“二调”时临时种植果树、茶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为非耕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在“三调”工作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面积共2362.24万亩。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三调”结果显示,山东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合计净增加了1128.90万亩,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1009.40万亩,增长了27%(2009年-2019年),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本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