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引发的平台效应——威海构建“一场六基地”远遥浅海科技湾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着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国家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时期。

威海市拥有近千公里的黄金海岸,59处优质沙滩、120万亩海洋牧场。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这是威海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

“十四五”期间,威海市作出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加快海洋强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北部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东部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南部以蓝色碳谷为核心,建设海洋新经济先导区。其中,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以下简称湾区)的产业定位是打造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新高地,肩负着率先崛起、推动科技城成型成势的使命,是科技城建设重中之重。

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作为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的北部板块,3700亩湾区如何“画土分疆”?90平方公里的海域又将进行哪些高科技试验?4月15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有关情况。

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

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的总体空间架构是“一城三核、多区布局、全域覆盖”,分为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板块。其中,北部主城区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

据介绍,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是湾区最大的优势,也是湾区最具竞争力的资源。试验海域最深处约70米,海水最大流速是1.2米/秒,年平均流速0.4米/秒,季节性显著,是我国浅海大陆架难得的近岸深水区域,开展海洋观测、监测、探测等海洋装备仪器研发测试的条件得天独厚,并且离岸最近距离只有2.5公里,乘船仅需20分钟,一天可多次往返试验,节约试验时间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工作专班负责人程剑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建设湾区。”

据悉,2021年9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威海市共同签署了《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协议》。“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正式揭牌。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是公益性产业服务和科技支撑平台,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的重要试验平台,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之所以落户威海,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海、陆、岛”资源。威海具备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综合试验场的基础条件,拥有我国浅海大陆架中难得的近岸深水区域。未来威海将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集聚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构建集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海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布局“六个一”

程剑介绍,湾区规划范围为以远遥渔港区为核心区,向东延伸至靖子头区域,向西延伸至双岛湾,向北涵盖褚岛及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海域,向南涵盖羊亭孙家滩产业承载区,总占地面积约3700亩、海域面积90平方公里。

湾区规划坚持“突出特色、海陆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威海海域、岸线等特色资源优势,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依托,聚焦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测试试验与检验检测,重点构建以跨域通信、水下传感、智能探测和检验检测为特色的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生态环境,建立集“技术开发、测试验证、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定标准入”于一体的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协同攻关模式,实现威海海洋领域的创新突破。

程剑表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即:一场、一岛、一港、一中心、一区、一园。在功能布局上,最终将构建“一场、六基地”的总体格局,即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牵引下,聚势打造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和服务保障六大基地。

一场是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规划建设海上试验区、岛基试验区和岸基保障区。其中,海上试验区90.52平方米,包括三个功能区:一是海空天立体探测及通信试验区,主要开展海底观测、海洋声学探测、海空天通信与目标探测、海洋环境监测等设备试验;二是机动观测平台和水下定位导航试验区,主要开展水上无人艇和水下无人潜航器类装备试验;三是综合试验区,主要开展海洋观测监测仪器设备、海洋能发电装置等试验。

一岛即褚岛科技岛(国家海洋试验场岛基试验区)。规划建设指挥控制中心、观测站、服务保障区及配套设施,为试验测试提供海上与陆上的中继服务。

一港,即远遥科技港(试验场岸基保障区)。位于目前的远遥港,已建成蓝贝海洋科学中心,下一步还将建设海洋装备检验检测中心、海洋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心、海洋过程仿真与评估中心、海洋装备配套调试中心等配套设施。

一中心是海洋科创中心。位于远遥科技港南侧,目前蓝科大厦和蓝创孵化区已投入运营,还将开展二期、三期建设。

一区是靖子头特种装备服务保障区。主要开展特种装备的研发试验等。

一园是即羊亭产业园。是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产业承载区,位于羊亭孙家滩工业园,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

建设海洋公共服务平台

初步估算,湾区建设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目前,湾区一期主体工程已正式启用,5万平方米蓝贝海洋科学中心、1.3万平方米蓝创孵化区、1.7万平方米蓝科大厦初步形成了集海洋装备检测、海洋科教展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合作交流、海洋科研服务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园区。

威海市环翠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元波介绍说:“按照湾区功能区划的定位,我们已招引项目39个,其中,已签约落地16个。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综合试验场、航天科技海洋无人装备及联合创新中心、航天科工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智能装备中心、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6大高能级平台已入驻办公,25家企业已入驻运营。”

下一步,海域扫测、试验场船舶保障、桩基试验平台等6项优先建设项目,以及建设试验场海上试验区试验设施、远遥科技港海洋装备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将尽快启动。20个配套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湾区二期工程建设及海洋科技馆海洋主题配套服务区建设,也将同步进行。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来源: 山东海洋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