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龙廷镇:青山埋忠骨 世代守墓人接力守护“英雄碑”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 大山的深处,青松翠柏环绕着烈士长眠之地。在新泰市龙廷镇龙溪庄中,有数名保家卫国、英勇抗战的历史遗存。烈士们把热血洒向热土,一对夫妇又用热土埋葬忠骨,用丰碑祭英豪,烈士们浩气长存,青山埋忠骨,徐勤学一家世代守护。

1942年的农历四月初二,龙廷、土门一带新成立了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日寇得到情报后意图偷袭围剿这里的解放军战士。恰巧八路军泰山军区派出一个排前来给司令部送电台,行至龙溪庄后中了日寇的埋伏。敌众我寡,这一场战役苦战了半个小时,42名八路军战士仅译电员吕允钧一人存活,其余战士全部牺牲,战况十分惨烈。幸存下来的战士吕允钧被徐勤学老人的叔叔徐志金救了下来,牺牲的战士们有二十多人便埋在了龙溪庄,也就是如今徐勤学老人义务看护的这片陵园——龙溪庄遭遇战烈士陵园。

徐志金的侄子徐勤学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叔叔带着黄纸和酒去坟前祭奠。徐勤学好奇地问叔叔,为啥要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酒拿来上坟?是我们家的亲戚吗?徐志金说,你必须要记住,这里的都是保家卫国的八路军,他们倒在了咱家的土地上,今后就是咱的亲人。

从1988年起,王青娥就和老伴徐勤学悉心照料这些无名英烈的墓地,他们定期擦拭墓碑,逢年过节祭拜烈士,每到下雨天,徐勤学夫妇都会过去看着,生怕墓地被冲没了。为了保护好烈士墓地,徐勤学和老伴利用空闲时间,到石料厂捡废弃的石料,用小推车一车一车地推到烈士墓地上,砌成一道防护墙,从最早的荒野土塚到如今修整一新的烈士陵园。为了方便看护陵园,徐勤学老人干脆从儿子家搬了出来,在陵园旁边盖了两间小屋,平日里就在陵园里薅草填土。

2020年,徐勤学因病去世。委托妻子王庆娥替自己守下去。清明节、建军节和春节等节日,王青娥都要祭奠烈士。打扫陵园也成为了她的日常。三十多年来,徐勤学夫妇默默守护烈士墓,从不计较得失,没有一丝功利心。以前徐志金是义务讲解员,他去世后,徐勤学接过接力棒成了新任义务讲解员,现在又到了王青娥手上。之前在这里一共有41座烈士墓,后来找到家人的都将墓迁走了,现在留下7座无名烈士墓,徐勤学虽然已经去世,但徐勤学遗孀王青娥老人表示,老伴虽然去世了,但自己将根据他的遗愿,在有生之年继续为烈士守好墓。

记者 李志强 周玉芹 梁冰心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