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6日,“港口雄开万里流”网络主题活动在山东青岛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福建省委网信办、天津市委网信办、河北省委网信办、辽宁省委网信办、广东省委网信办、中国经济网主办,山东线活动由齐鲁网·闪电新闻、山东省港口集团承办,青岛、日照、临沂、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威海、滨州等10市党委网信办协办。
8月16-19日,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通过挖掘港口这一发展引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鲜活呈现十年非凡成就。闪电新闻客户端将推出“港口雄开万里流”系列报道。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5日讯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肩负山东“海洋强省”、向海图强的希冀与梦想,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涉及山东省7市的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之路就此迈向实质与纵深。
三年奋进不寻常。从破土而生到大潮涌动,从澎湃奔流到奋楫扬帆,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瞩目:疫情之下,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2021年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主要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成立时比较,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利润增长近40%;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均增长30%以上,分别达到2500亿元、1000亿元;获省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交上了一份成色十足的发展答卷,助力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全力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建设。
图/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远景。
握指成拳,蹚出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山东路径”
8月的青岛,碧波万顷、风光旖旎。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巨轮穿梭、塔吊旋舞,一艘艘集装箱货轮有序进港靠泊。“港口雄开万里流”网络主题活动选择在此启动显然别有深意——这里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也成为世界第五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沿黄流域最大的出海口。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山东沿海港口虽星罗棋布,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也均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位,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彼时的山东沿海港口发展存在着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的突出问题。实施港口整合成为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重大决策,山东港口整合“三步走”就此展开:2018年3月,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2019年7月9日,威海港100%股权无偿划转青岛港;同年8月6日,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山东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提出“三个一”,即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山东港口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书、路线图,设计实施了“1+4+12+N”的组织架构,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全省一盘棋之下,各港口各司其职、携手并进,迅速走出了“零和博弈”的恶性循环,开创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赢新局面: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位、第六位,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超越鹿特丹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烟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展示出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
从顶层设计的“大写意”到落地实施的“工笔画”,三年来,山东港口持续推动一体化改革发展,沿着“整合、融合、耦合”的道路前进,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引擎,也为全国港口整合和一体化发展趟出了一条“山东路径”——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航线总数达到320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中转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8.3%;开辟内陆港30个、班列79条,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
图/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繁忙作业现场,青岛港集装箱外贸航线密度保持中国北方首位。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干散货专业化码头全自动控制系统,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效率连续刷新世界纪录;启动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布局大宗商品交易运营中心;积极打造陆海联动高峰论坛、石油贸易大会、粮油大会、商品车大会等高端合作平台……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发挥中国北方最大外贸口岸优势,畅通沿黄流域物流大通道;聚焦双碳目标,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完成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日照港海龙湾项目,昔日黑煤港变成美丽的生态良港……
闪电新闻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近年来山东省内河规划形成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为骨干的“一纵两横”航道布局,以济宁港为主要港口,枣庄港、泰安港、菏泽港、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内河港口布局。目前,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00多公里,已建成济宁、枣庄、菏泽、泰安四个港口,拥有生产性221个泊位,总通过能力8470万吨,2021年吞吐量完成6585万吨。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4049万吨,同比增长28.2%。其中,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上半年吞吐量1.76万标箱,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同比增长187.3%。上半年新开通5条集装箱航线,截至目前共开通12条集装箱航线。
胸怀“国之大者”,展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山东担当”
港口是重要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登高望远,风正帆悬——山东港口处于“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是RCEP协定中面向日韩和东盟的“桥头堡”,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也是山东稳外贸、保畅通、促增长的物流大通道。近年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国家战略持续赋能,为山东港口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强劲动力。
“山东港口可以更好地承接国家政策叠加赋能,应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这样表示。
围绕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宏观规划,三年来,山东港口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全面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党委政府、国内外重要港航企业和各行业合作伙伴战略联手,共同打造共创共享、合作共赢新格局,勇立潮头书写开放发展新篇章,从传统的区域性港口,逐步发展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枢纽平台,成为激活“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的重要“棋眼”。
千帆竞发,势起如炽。8月8日,山东港口举行集装箱“七线一列”集中开通仪式。7月份以来,山东港口携手11家国内外知名船公司,布局5条直达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及RCEP航线和2条南北美远洋干线,并开通“山东港口青岛港—绥芬河”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这是山东港口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和航线组群密度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发展格局的最新成果,以海向陆向双向发力的实际行动,强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体现了全球最大港口集群的担当作为。
权威数据显示,得益于国家战略持续赋能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得益于山东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扎实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上半年,山东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同比增长5.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21万标箱,同比增长8.0%,增速分别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4和5个百分点。全省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RCEP)、“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2.9%、35.7%。目前,山东港口已承担起全省90%以上的货物进出口量,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粮食等主要货种的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年进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1/4、2/3、1/5,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
图/2022年5月,“山东港口号”班列从河南驻马店发出,完成首次发运。
创新驱动,为世界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中国范本”
创新驱动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年来,山东港口在全球疫情与经济重构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果断摒弃“吞吐量为王”的传统思路,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加速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由传统主业为主向传统主业、新兴主业并重转型;由传统港口向数字化港口转型。
科技创新是所有创新的核心。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以创新为“关键变量”,以科技赋能港口,取得显著成效:与高科技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山东港口在行业内首创“1+N”智慧港口顶层设计,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空轨(示范段)建成,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功落地,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正式发布,渤海湾港全球首台自动化门机正式投产,集装箱无纸化管理系统在国内兄弟港口推广应用,“风光储氢”“智慧大脑”“云生态平台”“5G区块链”等加快推进。如今的山东港口,自动化导引车、无人上杆、无人桥板头、智能化理货等技改项目普遍应用,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码头上人机分离让本质安全更有保障。
图/山东港口烟台港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干散货全自动化码头。
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一览无余。在这里,自动化码头堆场混凝土梁面的误差被控制在仅有一枚硬币的厚度(正负2.5毫米),远低于15毫米的行业标准;在这里,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第9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作为山东港口全自动化码头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者,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从一张白纸起步,突围破壁,勇于担当,用3年时间完成了国外8到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范本”。2020年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是重要内容。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信息显示,目前,山东省智慧港口建设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此外,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山东港口绿色发展全面起势,环保低碳港口“生态圈”加快形成。
图/山东港口日照港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三年踔厉奋发,一个从容自信、生机勃发的中国巨港,阔步开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崭新航程,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山东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力争到202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乘风破浪潮头立,砥砺奋进向未来。在全省“走在前、开新局”的蓝图中,既得到“沿海港口整体联动效应凸显”充分肯定,更被赋予“海洋经济全国领先”“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等厚重期许的山东港口,正全力开启向海图强的新天地。紧紧扭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重点任务,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正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