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7日讯 位于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的金丰家庭农场是全市第一家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当时极有勇气地走出了改变农业经营方式的第一步,经过七八年精耕细作,金丰农场不仅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贯通,如今更是把目光对准了有重要意义的“种子”扩繁。
2014年,金丰家庭农场统一流转6500亩耕地,打破了土地碎片化这一关键制约要素,实施集中经营。今年,金丰农场共推广5000亩复合种植、1500亩单作种植,并率先启动春季10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对先行先试的这片作物,农场负责人庞增华格外上心。
东营区金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庞增华说:“种上以后,温度每天记录,什么时候灌水,什么时候打药,你每天都在给记录,什么时候下雨,温度多少,全程管理。”
虽然庞增华在新模式种植的实验中小心翼翼,但在交谈中,他流露出更多的是自信。因为经过这么多年与土地打交道,庞增华对自己叩石垦壤的这片沃土了如指掌,打造“金色粮仓”大型粮食基地、盐碱地粮食作物良种实验基地、万吨粮食仓储物流基地,都取得了令他满意的“好收成”。
八月份的金丰家庭农场生机盎然,大地流金,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农场项目,不仅打造出了大型金色粮仓,更是实现了从种粮食到育种子的科技延伸。
说起从粮食到种子的转变,还要源于庞增华吃的一次亏,明明是农业部门给推荐的优质麦,却被他当成了普通麦出售,每斤少卖了一毛多钱。
东营区金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庞增华:“原先咱是光觉得种地,去种子站那里就买好种子来种上就行了。通过学习对比以后,知道种子的重要性。一些优质麦比普通麦每斤高一毛钱,一些面粉厂抢着用。”
思路一变天地宽,金丰农场不仅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还与省、市种子管理站开展合作,先后承担了53个小麦良种、58个玉米良种的试种选种,承担了全省绿色粮食高质高效创建项目。
东营区金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庞增华:“下一步就是种植,种子公司销售,就咱们自己来生产这个种植种子。”
围绕盐碱地综合整治和种源攻关,金丰家庭农场高标准建设百亩攻关田和千亩示范田,建设扩繁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实现由“种粮食”到“育种子、卖种子”的科技转型。
记者 乔宗亮 张酌川 编辑 郭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