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异国的齐鲁地质铁军——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他们是不畏艰险驰骋在异国的中国地质人,

他们是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的地质先锋队,

他们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勇探新路贡献地质人的山东力量,

他们坚守“三光荣”、“四特别”精神高地,

始终奋斗在地质工作的最前线。


他们就是勇立潮头的“齐鲁地质铁军”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驰骋异国—— 彰显地质铁军本色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的综合性地勘单位,是省内地矿行业门类最全、资质级别最高的单位。自1958年建院以来,在多地发现探明了包括金、铁、煤等在内的27种矿产资源,总资源量超过800亿吨,找矿成果在全国首屈一指,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百强地质队”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

曾在澳大利亚、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开展过地质找矿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具有丰富的境外找矿工作经验。

2019年,安哥拉地质调查项目正式启动,中国中信建设(CITIC)公司通过投标的方式成为PLANAGEO项目三家承包商之一,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负责安哥拉西北部13.6万平方公里的地质调查工作,占安哥拉国土总面积的10.9%,涉及罗安达、本戈等9个省。



这张地图“缔造”了一场跨越万里的丝路之约,也见证了一次穿越大洋的寻宝之旅。驰骋异国的齐鲁地质铁军,面对语言障碍、技术参数、工作方式等种种差异,如何在3年时间内成功完成国内6至8年才能完成的地勘任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来到节目现场的地质人,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野外生存神器?


  



冲破艰险——践行地质铁军使命




住帐篷、蹚草地、穿河流、乘木筏,由于非洲安哥拉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矿一院的地质铁军们在大洋彼岸的非洲安哥拉,孤身万里,行宿苍野。他们不仅要应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警惕时常出没的黑曼巴、蝰蛇等毒蛇,还要抵抗各种蚊虫叮咬和传染疾病的侵袭。每天的地质勘探工作,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历险。




在异国他乡的崇山峻岭,在植被茂密的丛林深处,地矿一院的地质铁军们是如何智斗野象顺利采集到样本?又是如何从险象环生的雷区逃生?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惊险有趣的故事?

  



奔赴梦想——赓续地质铁军荣光




近年来,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坚持国内与国外并重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国之所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大力发展强壮地质找矿、生态修复、测绘地理信息等五大产业主线。在国内承担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所有索道、雪道、滑道的勘测任务,承担郓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地热井及配套管网工程,共计100对地热井,创新打造“政府主导、地质先行、企业跟进、服务双碳、生态改善、乡村振兴、百姓受益”的取热不取水地热利用新模式。另外,他们还承担了烟台长岛、临沂费县、菏泽巨野、日照五莲等多个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承担的文登-荣成-威海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及续作项目终孔孔深4023.7米,创造了全国小口径(H径)取芯钻探最深记录。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的地质人在工作中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不仅体现了地矿一院地质人的精耕细作和铁血担当,更是因为家属们无条件的付出和支持。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秉承“地质报国、事业立局、科技引领、有为有位、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和“铸梦山水、地质报国”核心价值理念,坚持省内、省外、境外、海洋四线联动,向着“建设全国一流的新时代现代化地质强局”的愿景目标奋进,他们将不断践行地质铁军精神,继续书写地质工作的新辉煌。


本周日17:00,山东省地矿局系列专访《逐梦山水情》为您讲述,齐鲁地质铁军的梦想与荣光,敬请期待!







编辑: 朱美英
责编: 孙昱
主编: 付煜冬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