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专家学者!26场中外报告!国际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首次高级别会议在山东圆满落幕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8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李伟) 9月6—8日,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是国际上该领域首次高级别会议,得到了澳大利亚、俄罗斯、保加利亚、阿联酋等国农业部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土壤学联合会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加拿大、孟加拉等驻华使节的大力支持。大会安排的两场主旨报告和以“大食物观”下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盐碱地资源现状与潜力评价、盐碱地改良实践与健康管理、盐碱地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24场报告中,中外专家就盐碱地综合治理展开了深度探讨。

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参赞思迈尔•哈乐发卫表示:“我们也有很多中阿双方两个农业部在合作开发的项目,我们也希望向中国以及山东省的土地概念化成功的方案去学习,同时我们也希望继续加深和扩大合作。”


他还强调:“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会议介绍了很多技术、很多模式、很多方案。我认为这对于全世界、全人类来说都很重要。世界各国有必要一起分享经验、交流做法,支持和帮助彼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首席专家杨劲松做了题为《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与优化管理》的大会主旨报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看,我们要发展高效节水的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一般而言,经过开发的盐碱地可提高产能20%以上。目前,在山东黄河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的区域都有大范围的滨海盐碱地,有很大的盐碱地开发潜力。通过治理、开发、利用,都能够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兆辉表示,盐碱耕地的利用中,产能的提升非常重要,山东有近600万亩盐碱耕地,在改良的盐碱耕地上提升粮食产量是目前该领域努力的方向之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长期从事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及盐碱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等方向的研究,“十四五”期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环渤海盐碱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项目,面向支撑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持续加强与育种、农机、生物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不断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盐碱耕地综合利用的学科发展模式。

9月8号下午,刘兆辉在盐碱地改良实践与健康管理主题论坛,做了《山东盐碱地改良利用主要进展》的报告。

宁夏大学教授许兴做了《河套平原盐碱地资源化利用与综合治理》的主题报告,他介绍说:“通过综合利用,盐碱地上会产出一些高品质的农产品。因此,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十分重要。”他还表示,黄河流域盐碱地面积较大,不同地域之间的盐碱地情况不同,但存在一些治理方面的共性,宁夏大学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多年来都有密切合作,选育除了枸杞、苜蓿、大豆、向日葵等一批品种适应不同的盐碱地。

东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徐化凌做《耐盐植物资源及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近年来东营在盐碱地种植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经验做法。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