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整体智治新路径——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果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规划一点通”,家门口的周边配套及未来规划掌上查询;“耕地智保”,耕地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不动产智治”,房产买卖实现从“窗口办”到“云端办”;“海灾智防”,为在海边活动人群提供风险预警和安全防护情报……9月9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召开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平台建设进展及主要成果。记者发现,平台上的“规划一点通”等各种应用,其实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浙江作为一个资源小省同时也是经济大省,国土空间资源更需要精打细算。据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的具体体现,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把浙江15万平方公里的陆域海域,按照自然空间、人造空间、未来空间,对其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进行数字化画像,并通过部门协同、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实现对空间资源“精准分析、整体优化、依法保护、高效利用、科学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勾画了一幅崭新的数字化图景。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浩介绍平台成果。
平台自2021年12月上线以来,建设和应用成果不断显现,统筹设计“一库一图一箱X场景”整体构架,持续夯实“空间全域覆盖、数据全量归集”的空间大脑基础。“一库”,即空间治理数据库,它归集了涵盖自然空间、人造空间和未来空间的1.8亿条空间数据。“一图”,即空间治理一张图,是一张张我们常见的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卫星图等,它对应着“一库”,近1200个图层将所有数字可视化呈现,让使用者可以“在地图上操作”。一箱”,标点符号”缺少成对空间治理工具箱,由40多个空间治理工具组成,根据空间治理核心需求研发的各类智能化分析工具。
“一库一图一箱”是“空间大脑”的核心、整个平台的基底。截至目前,平台已为“疫情防控精密智控”等全省170多个应用提供了全面、权威、精准的“底图、底数、底线”,走出了一条“空间数字化、数字可视化、协同网络化、治理智能化”的空间整体智治新路径。
平台好不好用,应用场景是关键。由多个场景来支撑的多规合一、空间保护、空间利用、空间安全四大应用,已实现了“多跨协同的网络化”。
其中,“空间保护”应用,全面贯通“耕地智保”“天巡地查”等场景,有效保障了耕地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耕地智保”场景将全省现状耕地、耕地恢复潜力、永久基本农田等相关耕地数据集成一张工作底图,建立耕地空间数据库,形成耕地资源空间“一本账”,不仅将6.6万多名田长和村级巡查员纳入场景,做到巡查有迹可循,实现“人田对应”。还利用铁塔高位视频、电子围栏、智能算法等技术资源,智能识别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实时向田长、巡查员手机端推送预警信息,实现动态监管耕地变化。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责任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对标“全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要求,加快提升“空间大脑”能力,持续推进空间治理应用场景实战实效,奋力建设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先行省,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土空间整体智治的省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