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病虫害的斗争。在大面积驯化和种植作物的过程中,病虫害也会随之发生。化学农药一直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传统手段,但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既是病虫害高发的原因,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从传统的化学防治转变为现代的绿色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正是其中的重大突破之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由此看来,生物防治不只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解决人类未来发展问题的重大命题。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是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粮食、果蔬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菜农大多使用激素浸花授粉,耗时费力,而且会造成激素残留,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采访山东种业鲁保科技总经理刘冰
“中国的农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另外70%到了空气、水、土壤里面。为了解决农药过量的问题,鲁保公司专注于以虫治虫,用生物防治的技术来替代农药,实现有效的防治。”9月26日,山东种业鲁保科技总经理刘冰向我们这样介绍。
走入鲁保科技的三楼会议室,害虫天敌产品琳琅满目,通过鲁保科技专家团队科学家们的技术攻关,这些不起眼的“小虫子”就能成为病虫害防治的“精兵强将”。
刘冰介绍,鲁保已经开发形成11个品类的天敌与授粉昆虫产品和11套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建有熊蜂、赤眼蜂、丽蚜小蜂、小花蝽等5条天敌与授粉昆虫规模化生产线。其中,天敌昆虫繁育和应用技术走出国门,公司在朝鲜、老挝、缅甸等援建了30座赤眼蜂工厂。
同时,天敌与授粉昆虫系列天敌产品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大田作物、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多个行业领域,并在山东省100多个县及国内20余省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期,在河北景县,鲁保科技开展了25000亩高端酿酒高粱赤眼蜂释放项目,生物防治效果显著。
“赤眼蜂这个产品主要是针对大田作物里边,比如水稻、玉米以及高粱。它上面的有些害虫叫螟虫,是鳞翅目的害虫。在玉米里面就叫做玉米螟,它钻到玉米芯里边,危害性非常大,能造成玉米的减产15%-20%,农药对它是无效的。但是如果用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利用动物的信息素,能够非常快的找到害虫卵的寄生地,然后对它的卵进行寄生,造成了隔代的防治。”刘冰表示,赤眼蜂防治的效果非常好,防治率要比化防和一喷三防效果高出不少。
科研创新,离不开出色的人才团队。鲁保科技现有研发创新团队15人,其中首席科学家郑礼研究员,是山东省天敌和授粉昆虫研究领域的领军专家、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我国著名昆虫学家郭予元院士评价他为“全国生物防治领域的一面旗帜”。
目前,鲁保科技为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拥有农业农村部天敌昆虫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科院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等9个研发创新平台。其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控设施蔬菜害虫的轻简化配套技术”列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设施果菜绿色生产熊蜂授粉增产提质技术”列为2020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熊蜂规模化周年繁育技术及产品”评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百项农业科技成果,天敌与授粉昆虫产品被山东省农科院评为“首届支撑乡村振兴最具潜力技术产品”等。
“生物防治它不光能产生一些经济价值,更多的是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能够有效的降低我国农药使用过量的问题。” 刘冰指出,做好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鲁保科技未来也将坚持走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子,专注于天敌与授粉昆虫研发,探索解决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服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