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乱治堵保畅行动——莱芜篇
来源:济南交警
“
为深入落实“治乱治堵保畅”工作要求,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莱芜区大队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满意为目标”,解决出行堵、秩序乱等交通顽疾,大力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莱芜区交警大队、城乡交通运输局、乡镇、街道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投入资金2400余万,排查整改隐患路口180处。新改建信号灯系统112处,新改建电警75处,新改建视频监控系统102处,新增校车停靠站点等标志标牌554处,机动车信号灯457套,人行信号灯370套,智能交通信号机101套,高清抓拍单元541套,热熔标线27721平方米。辖区交通事故环比下降20%。
”
01
治理违停 还路于民
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查处方式,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的原则,以人流量、车流量密集的路段为重点管控地区,运用执法记录仪,对违法停车行为进行现场拍摄取证,依法对车辆不按规定停放、违法占道、乱停乱放进行查处。
02
警媒协作 共同治理
针对群众反映的康乐街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邀请媒体记者开展座谈会、随警作战,全程报道曝光,采访周边商户和驾驶人等征求民意,采取喊话、打电话、劝导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开展违停整治,切实净化道路通行环境。
03
农村道路提升 保障平安畅通
莱城大道是莱芜区的一条主干道,全长15.1公里,北起莱明路下水河村,南至泰莱高速路入口。跨口镇、方下、凤城3个办事处和19个行政村,人流车流巨大,大货车居多,由于部分路口没有信号灯,交通秩序差,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为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近期对莱城大道银安街、凤城大街、泰山路、赢牟西大街、永兴路、汇河大道、振兴路、十里铺8处路口进行优化升级改造,通过科学合理改造、完善交通渠化、健全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过对路口改造升级,人车混行和大货车过路口不减速慢行现象明显减少,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路口交通事故基本不再发生。
沿线居民纷纷表示,原来红绿灯老旧,经常断电,骑车过街时提心吊胆。现在大货车停车让行,没有敢闯红灯的,通过路口很有安全感。
04
绿叶岛路口改造
绿叶岛路口为十字路口,路南与路北一桥相连,东南面和西北面因有建筑物遮挡,影响驾驶人视线,加之附近小区多,流量大,剐蹭事故时有发生。
改造前
大队及时组织现场调研,针对该路口交通安全设施不全的隐患进行整改。在四个路口新建联网智能红绿灯,施划停止线以及指示标线,两侧增设震荡带,路口增设警示爆闪灯,施划人行横道,安装视频监控。东西方向早晚高峰车流较大,智能信号灯分时段设置不同配时方案,增加东西绿灯10至15秒,减少南北通行时间,平峰时段恢复正常。
改造后
05
技术学院路口改造
凤凰路与山财大街路口(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路口)是莱芜北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重要通行道路,车流量大,高峰时段易拥堵,群众反映多。
改造前
莱芜区大队会同区城乡交通运输局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针对性施策,将东向机动车道入口进行车道瘦身,护栏往南偏移,增加出一条车道,由以前的两车道变为三车道,优化南北方向信号灯配时,减少等待时间,提升道路承载能力,大大缓解了路口的拥堵现象。
改造中
改造后
06
汇源大街改造
汇源大街(原山路至凤凰路)车流集中,大货车通行较多,周边小区多,信号多,慢行交通复杂,车辆违法横向穿插,行人过街难,交通秩序相对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民意诉求居高不下。
改造前
实地调研之后,在此路段的寄母山路口安装了信号灯,施划道路标线,明确路权,让行人、非机动车能够按信号灯过街,减少交通冲突。同时,对4个路口的信号灯系统进行精细化调整,针对该路段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困难,车辆滞留路口等问题,采取信号灯周期优化、绿波协调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信号周期优化
双向“绿波带”协调控制
济南交警将继续坚持
“以民意为导向、以满意为目标”
努力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提升群众交通出行体验
责编:马文艳 审核:时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