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率先在全世界实现对麻风病精准预防的国家,此举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抗疫防病的一贯态度。
在济南,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医院,至今仍生活着60多名麻风休养员。45年前,一位护士来到这里,她用行动践行了“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
1977年,22岁的刘振华从济南市卫生学校毕业,她和另外三名护士怀揣梦想来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住院部报到。抵达医院后,四位年轻护士对未来工作的憧憬,被眼前的现实击碎。而病人不信任的眼神,更令刘振华感到迷茫。接下来应该怎么去融入、接纳?
刘振华对麻风院的接纳是从一位每天坐在寒风中的古稀老人开始,这位老人每周都在大门口等待着什么......
爱,有时虽迟,但一定会到!这些常年隔离在病房里的人,不仅需要治病的决心,更需要活下去的动力。刘振华决定留在这里的同时,她很快就解决了麻风病人容易感染眼角膜溃疡的问题。
护理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刘振华的护理本上,逐渐增加了越来越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那些对未来悲观,被亲人抛弃的病人,慢慢把刘振华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念叨、承诺越来越多,这是信任的体现。病人们也竭尽所能回报着刘振华。刘振华和同事先后为40多位老人尽孝送终,她亲手为他们理发剃须、穿戴寿衣、入土安葬。1998年,刘振华工作的第20年,因操劳过度住进了医院。这之后发生的事,在麻风病院引发了不小震动......
2005年,刘振华获得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从她身上,人们仿佛再次看到那位野战医院里的“提灯天使”。
平凡的工作中坚持不平凡的坚守,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她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待病人如亲人;她刻苦钻研麻风病的防治、康复知识,并学以致用,把康复保健知识及时传授给病人,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实践经验撰写成论文发表在国家级专刊上。她每天都要忍着刺鼻的气味,认真清创换药挖溃疡,认真观察研讨、拍片,经临床治疗效果很好。她多次自费为改善病人的住院条件和生活状况,为病房添置设施,为病人购买短缺的生活必需品。
听刘振华讲述当年凝重却光辉的岁月,她点燃的微光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南丁格尔”的身影。
敬请关注
4月1日 18:05
山东卫视《五洲四海山东人》播出
《麻风院的“提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