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构建“湿地+”模式 实现精细化管理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6日讯 禹城市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依托良好湿地生态禀赋,构建“湿地+”服务模式,坚持精细化管理,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度发掘湿地生态优势,形成了水绿花鱼鸟共生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致生态景观。

构建“湿地+网格化环境治理”,模式拓展湿地空间。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人工湿地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整治优化湿地环境,合理划分设置网格区域,划片生态员保洁员整治区域,实行分工负责制,进行每日考核,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了园区环境干净、整洁,使湿地在保护中可持续发展。

构建“湿地+生态旅游”,模式提升景区品质。为了使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景区聚焦精细管理,沿线设置了“学习二十大精神”长廊、大禹文化石刻、“十二生肖”网红打卡处、观鸟屋、涌泉、高压冷雾等景观小品,引领新时代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种植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龙柏、月季、金鸡菊、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柏、鸢尾、麦冬等景观植物,增补绿意空间,成就湿地生态美,让湿地在市民心中“活”起来,在游客眼中“靓”出来,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助力景区综合服务提质增效。

构建“湿地+自然教育”,模式增强社会公益效应。近年来,禹城市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聚焦打造科普主题公园,采用“景区+社区+学校”融合模式开展湿地教育,普及湿地科普知识、讲好湿地故事,累计开展100余场湿地户外课堂活动,组织近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引导全市中小学生走出学校,进入湿地,贴近大自然,考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做大自然的行者,通过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禁止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专项行动”等活动,引导市民提高湿地保护意识,扩大湿地社会公益效应。


来源: 禹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