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重要任务,齐河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立足于县情农业,体现地方特色,围绕贯彻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强县道路。
齐河县扎实推进农业强县建设,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形成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绿色发展为驱动、循环模式为重点、品牌强农为抓手、政策扶持为引导的乡村振兴齐河途径,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齐河力量。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察激励县......近年来,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农业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县农业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高举粮食安全大旗
齐河县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划定了30万亩核心区、20万亩示范区和65万亩辐射带动区,建立县、乡、管区、村四级指挥田13万亩,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现代种业、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现代农机装备、科技服务网络“六大”提升工程,制定专项方案和奖补政策,强化“八统一”等关键措施落实。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229.19万亩、总产28.75亿斤。
齐河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其中种子和耕地是“两个要害”。为此,齐河大力建设协同育种中心,做强做优齐源金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年培育2个玉米品种、2个小麦品种,力争全县粮食自主研发品种覆盖率5年实现100%。投资5亿元建成粮食综合服务中心16处、智能恒温粮仓38座、粮食烘干塔33座,新增粮食储备规模19万吨,日烘干能力达到1.08万吨,在全国产粮大县中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
二、推动产业全面融合
齐河县政府党组成员、农业农村局局长邵朱军说,“我们大力推进农业‘六化’发展,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要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他所说的“六化”指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
齐河县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新引进天润乳业、澳亚乳业、鲁粮集团等6个产业化项目,同时,聚集了山东万康食品、友康等21家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0%,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8:1,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5.8亿元。
干净整洁的车间内,几十名工人熟练配合,正在加工包子、馄饨等食品。“厂子就在家门口,我在这干活每月收入三四千元,家里的地托管出去,自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车间工人路开香很满足。这就是产业集群融合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在推进产业全面融合的前提下,也变相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推动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在更高层次重构演化。
三、夯实预防灾害堡垒
科技推动生产力,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齐河县以预防为主,监察为辅,以提升“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为目标,建设农业科研应用推广平台,开发农业生态气象数据自动采集及观测系统和农业灾害防御系统,做到提前预防,及时作出应对,保障农业安全。辅以配套科技服务网络工程和检验检测设备,强化现代农业智慧系统应用,提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科技装备及综合技术推广能力,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做到监察为辅,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在全县域建设集农田小气候、土壤墒情观测、作物长势自动观测、虫情观测于一体的立体化、自动化、可视化的农业生态综合观测系统,科学评估外界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农业灾害实况、为开展农事活动和现代化农田管理、农业生产决策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和科学依据。
春去秋来,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前提下,齐河县高举农业强县大旗,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