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2日讯 今年以来,武城县鲁权屯镇坚持把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对农用地、闲散废弃地、“飞地”等农村三类地的挖潜开发,扎实开展自主创新,分类施策综合利用,形成“土地经营规模化、沉睡资源变资产”的增收模式。
以区域党建联合体为载体,以“村企共建”合作发展为纽带,以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经营为路径,积极探索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党建联建聚合力。大力开展“跨村联建”行动,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做实建强联合体联合党委,由镇机关干部任联合党委书记,其他村支部书记任副书记、委员,定岗定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人尽其才。建立周例会、月度专题会、党群议事会“三会”机制,及时研究合作社建设、土地流转等事宜,实现整体推进、抱团发展。
入股合作聚资源。积极动员各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发展指导员制度,选派镇机关干部、第三方服务公司到村指导土地流转和合作社规范运用事宜,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章程、运营制度、账目明细等,让支部明白、群众放心,实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推动村内土地成建制流转4.2万亩。

▲“党建引领提升营商环境,用法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主题党日活动
村企共建促增收。依托区域党建联合体,打破村庄界限,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第三方农业种植企业进行合作,推动农用地成方连片规模化流转,整体托管,搭建起“党建联合体+合作社+托管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群众每亩增收400余元,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既鼓了群众的“腰包”,又富了集体的“口袋”。
坚持试点先行。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原则,先行筛选符合要求、操作性强的村作为试点,抽调城建、土管等科室业务骨干与第三方测绘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村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拆旧规模、投资估算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积极做通群众工作,经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论证审查通过并公示后开展实施。

▲利用闲散土地种植雏菊
分类推进实施。积极探索连片整治模式,对集中连片面积较大且与大田相连的村内空闲宅基和旧房,进行退复垦,将空闲宅基变为承包地,纳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整治任务150余亩。积极探索零星整治模式,对拆除的残垣断壁,由村集体统一清理复耕,种植雏菊、油葵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边角经济,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将农民手中无用的“死”资产变为“活”资本,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提升了村庄颜值。截至目前,通过零星整治模式共拆除废弃旧宅486处,复垦土地242余亩。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飞地”经济抱团发展
搭建交易平台。成立鲁权屯镇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全镇农用地规范流转标准和产业交易中心操作规范,建立集流转申报、登记、发布、交易、鉴证、日常监管为一体的管理运用体系,采取“线上”发布、网上竞价、平台运营、“线下”备案等流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规范高效。

▲成立鲁权屯产权交易中心
强化政策保障。实施整村迁建工程,制定“飞地”抱团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土地指标统一用于镇区中央空调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对产生的结余指标,按照收益的5%—15%三个等次给予村集体补助资金,实现集体增收,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项目。依托鲁权屯镇产权交易中心,将拆迁产生的200余亩农用设施用地进行发布流转,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式,引进“三合缘”肉鸭养殖、绿化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3个,村集体以土地方式入股,按照一定比例领取分红,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式”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