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试基地,看科研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原标题:走进中试基地,看科研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来源:新疆日报

从试管到市场,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如何才能变成工业产品?在位于克拉玛依市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人们会找到答案。

近日,走进中试基地综合楼内,记者看到展板上介绍了一个个科技含量十足、潜力巨大的能源化工中试项目。

“中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法律文件中的一个简称,全称叫做‘中间试验’。我们一般把在科研机构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或者科研项目叫做小试(小试验)。小试有了成果后,有不少需要实现工业化生产。为了大幅度降低项目工业化失败的风险,开展中试就很重要了。工业生产具有实验室不可比的复杂性,中试上接科研成果,下接工业示范装置设计和产品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负责中试基地运营和项目审核的克拉玛依市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磊说。

这个中试基地目前是新疆乃至西北地区能源化工领域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科技研发支撑平台及技术孵化加速器,2016年由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1.04亿元建设,2019年投入使用。建设内容包括中控室、变电所、厂房、产品罐区等,并为所有入驻装置匹配了水、电、气、暖、排污等公用设施,可为科技型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配套条件及相应的服务。

“中试基地与国家大力推崇的创业孵化器有相似之处。创业孵化器内,创业者可‘拎包入住’,享受政策、法律、公用办公设施、创业辅导等服务。不同之处在于,创业孵化器内只需要拎着电脑和公文包就能办公,我们这里是企业得带着自己的中试装置入驻。”潘磊介绍,2016年以来,中试基地已经有9家企业完成项目中试顺利“毕业”,目前有在孵企业26家。为了扶持初创项目,公司以中试基地为平台,引导15家企业成立了克拉玛依昆仑卓越科技投资基金,注册资本金1.202亿元,是疆内唯一投资于中试技术的基金,并获得自治区科技厅2000万元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

昆仑卓越科技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共投资孵化企业7家,投资金额4445.79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研发技术时资金募集难和风险不易管控等问题。目前,该基金(一期)已进入回收期,2024年计划发行第二期,重点投资科技及产业化项目。

“什么项目能来基地中试?我们设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潘磊介绍,中试基地聚焦能源化工领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机构,以及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等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对企业中试项目进行把关,“进入基地的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经济性、环保性,同时要能够促进新疆的能源化工产业发展。”

“一个中试项目,在基地每年的费用是30万元。能源化工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建设一个同等规模的中试厂房和装置,包括土地在内,费用应不低于5000万元。”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局长王聪说,中试基地是一个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的平台,虽然技术门槛较高,但是相对于企业自行建厂做中试,可以省下大笔资金。

劣质重油浆态床加氢解构中试项目,加氢法生产特种油品新技术、新产品中试项目,2000吨/年循环吸附分离技术中试项目,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航油联产高附加值化学品项目,50吨/年高模高导中间相沥青工业示范项目,500吨/年橡胶分子结构调节剂项目……中试基地内,一批能源化工新项目有的在抓紧试验,有的完成了中试熟化正在推广,有的即将建设工业生产示范装置。

“在能源化工领域,一项实验成果从小试到顺利完成中试,比例大概只有20%,再到工业示范装置投入生产,比例还将继续缩小。这有点像基础科学研究。”潘磊说,中试作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虽然投入资金较多、周期较长,但带来的回报也很丰厚,“中试基地承担着很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期望,我们一定会抓好服务,为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作贡献。”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 杨凡
审校: 何煜鑫
主编: 韩信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