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的几何中心,辖区面积173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6公里,常住人口79.5万,是著名的“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预制菜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花生油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源地。
作为千年古邑,这里“风光旖旎似画廊”,奔腾的五龙河滋养了历经400年岁月的皇家贡果“莱阳梨”,成就了“中国四大名梨”的殊荣。2021年,莱阳梨品牌声誉全国排名第7,2022年,莱阳梨荣登山东公共品牌网络传播影响力第二名。这里“最是美食抚人心”,培育起鲁花、龙大、春雪、一品堂等一批知名企业,近2万种的预制菜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莱阳味道”香飘海内外。这里“红色星火燎胶东”,诞生了胶东农村第一名共产党员(宋海艇)、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胶东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胶东第一个县委和第一个中心县委,是胶东农村革命的发祥地。
新业态,创造新价值,依托梨产业,莱阳持续打造的多个节庆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文旅+节庆活动”,激活文旅消费。莱阳市连续举办了33届梨花节、14届梨文化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节庆品牌。今年4月份以来,莱阳还举办了“陌上花开——畅游烟台”暨“梨乡花语赏花季”活动,搭配“莱阳味道”特色美食大赛、“莱阳味道”美食音乐节等饱含莱阳特色的主题活动,照旺庄梨乡风情旅游区累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
莱阳:以梨为媒 农文旅融出新前景
以梨为媒、以节联姻,加快推动了莱阳农文旅发展深度融合。目前,莱阳市发展梨园7.1万亩,总产15.9万吨,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农增收3亿元以上,乡村旅游多点开花。
“文旅+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比如,依托全国最美十大乡村——濯村,整合北方植物园、20万株樱花等资源,将濯村樱花节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带动村庄年集体增收300万元。去年以来,莱阳又以濯村为核心,集中力量建设莱阳姜疃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撬动整合各类资金15.4亿元,实施产业、基础设施、软实力提升项目52个,建成投用全省首个县级综合性乡村振兴赋能中心。
打造恐龙文旅IP 擦亮“中国恐龙之乡”历史名片
莱阳市拥有1.4亿年前发育齐全的白垩系地层,是研究白垩纪地球和生物演化最理想区域之一。莱阳以白垩纪史前世界主题文化产业发展为“燃爆点”,对现有园区提档升级,打造建设白垩盛世数字文旅创新产业新城,让这座崭新的恐龙之城拔地而起。
莱阳市依托独一无二的恐龙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今年以来,投资9.2亿元对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金岗口园区的博物馆群进行提档升级、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同步推进恐龙谷、研学营地等项目建设,招引综合实力强、主题乐园运营经验丰富的顶尖企业团队参与新城建设,努力让莱阳恐龙“白垩盛世”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标志性名片。
莱阳:以特色文旅主题活动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莱阳市充分挖掘整合“梨、龙、拳、书、红”等特色资源,编制了《莱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设计贯穿全年的文旅主题活动,让内涵更加丰富,特质更加彰显。
举办“庆丰收 促和美”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暨“梨果飘香 莱阳味道”2023莱阳梨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展“金秋采梨庆丰收”短视频创作大赛、螳螂拳交流展演、“十一”音乐节、莱阳美食品鉴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发布“金秋莱阳的丰收礼”精品自驾游线路。10月中下旬,还将举办“莱阳恐龙发现百年纪念大会暨首届白垩纪古生物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签约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持续扩大莱阳恐龙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在白垩纪史前世界数字文旅产业“一核引领”之下,加快形成“高峰林立、遍地开花”的文旅良好发展态势。
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文旅产业多点开花
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出台惠民措施,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莱阳市积极组织实施“门票减免”、“助企惠企”、“文化赋能”三大惠民行动,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推出“文旅优惠包”40余项,让文旅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莱阳,正秉持特有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将文旅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将文化惠民作为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莱阳按照“一核燃爆、一廊贯穿、两翼齐飞、三区并进、多点开花”的发展思路,突出白垩纪史前世界数字文旅产业发展“一核燃爆”,加快建设五龙河风情廊道,倾力打造丁字湾滨海旅游区、梨乡风情旅游区南北两翼,打造科普研学游、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游、逍遥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六条精品线路,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在文化惠民建设上,按照“一街一中心一馆两院N书房”的布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了大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了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对市博物馆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卢乡书院、复建泮东书院,并配套建设了4个城市书房,深挖城市底蕴,厚植城市文化内涵,实现了以文乐民、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