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 | 平阴县孔村镇:打造“儒行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2日讯 平阴县孔村镇“儒行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以105国道为中轴分东西两条线路,涵盖农村、社区、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旅项目等多种资源阵地,将孔子文化、红色资源、现代旅游等要素串珠成链,激活了一批做得实、聚人气的文明实践阵地,培育了一批做得实、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队伍,孵化了一批常态化、能推广的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形成可展示、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展示带。

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孔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孔村镇“儒行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的核心阵地,位于展示中心位置,室内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明实践所内外功能兼具,对内建成了理论宣讲、文体活动空间,为周边群体提供休闲和交流场所;对外将党的创新思想和优质志愿服务辐射到所有文明实践站,形成了所与站“1+N”协同发展的运转模式。

六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孔村镇孙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孙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孔村镇驻地南1公里,2015年获评全国文明村,以“党员模范带头、培育特色产业、打造文明长廊、深化为小服务”为抓手,探索“四位一体”文明创建模式,创新推出“筑梦童行·复兴少年宫”为小志愿服务项目,列出活动清单,紧密结合少年儿童学习成长需求,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为青少年儿童搭建学习益智、快乐成长的广阔平台。

孔村镇合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合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孔村镇驻地东,实践站以群众需求为起点,在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点等阵地资源的基础上,融合打造集理论宣讲、文化书屋、科普宣传等多个功能室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聚集地。

孔村镇孔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孔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孔村镇驻地西, 2021年被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扎实开展移风易俗,2009年建立起全市第一个农村公墓,倡导厚养薄葬,形成了良好村风。

孔村镇孔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孔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镇驻地北,下辖7个整村搬迁村,73栋楼,1710多户居民,6400人。社区内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及国防教育广场,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构建起了党委引领、区域联动、网格管理、多元协商,共建共享,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城乡社区治理新体系。

孔村镇胡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胡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展示带西线,该实践站以整合辖区内熊善隆烈士墓、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为主线,深入开展“庭院讲堂”“红色讲堂·薪火相传”等宣讲活动,同时依托村容村貌、文化底蕴,突出特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念认同。

孔村镇北毛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北毛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镇西部山区,着力提升乡风文明,打造"美德积分超市”,将积分创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网格化管理、综治等工作之中,让行动变成积分,掀起村风民风的大转变。

“四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济南龙山炭素有限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济南龙山炭素有限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是镇域内打造的第一家炭素产业文明实践基地,整合党建、工会等资源,并依托镇专业志愿服务队进企业为务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亲子教育”“健康义诊”等多种志愿服务。其中济南龙山炭素有限公司智能数字中心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占地960平方米,围绕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转型目标,以“产线数字化、工厂智能化、运营信息化、园区智慧化”为主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炭素产业园区和企业的落地应用,是一个集监控、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三维可视化智能实时协作平台,是公司整个生产系统的智能大脑“中枢”。智能数字中心的建成,推进“智慧龙山”高效管控,建立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

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该企业基地扎实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实现职工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使文明实践场所成为引领思想认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主阵地。其中澳海炭素5G全连接工厂项目,是为推动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与中国联通合作,共同建立5G的全连接工厂。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工业生产环节数字化、5G网络规划设计、5G专网、5G+MEC、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以及5G技术在工业控制、生产过程管控环节等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中共平阴县委旧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中共平阴县委旧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位于孔村镇王楼村,是平阴县保存最为完整、历史地位最为重要的革命遗址。作为平阴县最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辐射功能和社会功能逐步显现。累计接待县内外党员、群众及青少年学生25万余人次,年接待3万人次左右。

平阴绿泽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平阴绿泽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占地面积51亩,画院拥有油画、石艺雕刻、平阴古陶、手作香、电子商务五大特色产业项目,紧紧围绕山东手造、研学游、弘扬传统文化三大元素延伸发展,聚力推动文明实践与文化“两创”深度融合,让文化基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近年来,先后荣获“山东手造体验馆”“全国手工艺者集善之家”“社会责任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做优文化“两创”,手造连世界,乘上“数字帆”。画院以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为契机,充分发挥当地李沟村石头元素和自然风貌的优势,进行油画临摹和石艺雕刻,依托石雕手造等产品,让一个个石头“妙语生花”,利用文艺“手造”,既延续血脉风骨、形神兼具,又大刀阔斧、焕然一新,为推动平阴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优化文旅融合,惠民聚人气,涵养“软实力”。紧抓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契机,整合文化、旅游、人才、资金等资源,设立艺术类研学课程和多条文旅体验游线路,积极开发油画、制香、制陶等手作体验,以“山东手造”振兴传统工艺为亮点,不断提高乡村文化附加值,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档升级,成为平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上的特色风景线。

聚力文明实践,一城推一品,共享“山海间”。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教育基地,建立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文化熏陶“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以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打造“筑梦绿泽 造光行动”志愿服务品牌,以服务残疾人这一困难群体为重点,用关爱照亮残疾人的心灵,帮助残疾人实现体面就业,有尊严地生活。

六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体验点

于氏锻打

于氏锻打非遗文化体验点位于孔村镇郭柳沟村,于化新作为济南市平阴县于氏锻打第6代传承人,于氏锻打的渊源追溯到1762年。目前,于氏锻打致力于弘扬非遗文化与文明实践相结合,通过选料、下料、烧打、整型、成型、定型、淬火,再到精打细磨,刻苦细致的品质不断得到磨炼。

石里画乡

石里画乡位于孔村镇李沟村,沿着碎石铺就的石阶路前行,色彩斑斓的七色墙壁、错落有致的绿植小品、精心雕琢的古村文化,在浑然忘我之间融入到“画中古村”。李沟村依据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了“古色古香的古村落+以石头元素为主”的现代风格建筑,借助七彩谷、绿泽画院的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优势,多点连线、连珠成片打造,突出李沟特色,形成李沟亮点,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李沟模式,“石里画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帝沃丰钰采摘园

帝沃丰钰采摘园位于孔村镇孙庄村,采摘园以种植蓝莓、奇异莓为主,每年的6-9月份,接待平阴及周边地区前来采摘的大批游客。作为文明实践文化体验点,积极与文旅相结合,开展采摘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

东天宫村草莓种植基地

东天宫村草莓种植基地位于105国道沿线,共有3个草莓大棚,种植35000棵草莓苗,清新甜蜜的香气持续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小小的果实不仅为村集体和村民致富增收,还为东天宫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国防教育“一条街”及主题广场

孔村镇倾心打造的全县首家国防教育“一条街”及主题广场,通过墙体、宣传栏、雕塑等方式进行宣传,旨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危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血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通过运用多种形式让辖区居民和青少年既增长国防知识,又感受到国防文化的魅力。

法治“一条街”

“法治一条街”位于孔村镇王小屯村,把法治元素有机融入日常生活,既能让村民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在行走中学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律素养,通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开展法治宣讲及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法”与“景”相融,“学”与“悟”结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通讯员 桑丽丽

来源: 平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赵荣荣
责编: 何爱华
审校: 刘欣
主编: 郭常宏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