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4日讯 12月14日,东营市举行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意见》于11月24日由东营市委、市政府印发,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全市耕地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意见》聚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完善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确保到203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39.09万亩,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到2035年,全市耕地面积不少于317.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263.25万亩,补充耕地真实有效,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
此外,《意见》分解细化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入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加强动态监测监管、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督察机制、建立耕地保护成效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挂钩机制八项主要任务,同时围绕八项主要任务,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强化任务落实,重点突出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耕地保护“进校园”“进党课”等宣传活动、安排资金奖励耕地保护工作突出的乡镇及部分末级田长等东营特色亮点。
《意见》立足东营实际,大胆突破创新,实现了监管更加有力、协同配合更加高效、惩机制更加健全,既有切实举措,又有东营“亮点”。突出了耕地保护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无人机航飞等数字化手段,常态做好季度耕地遥感监测等工作,实现耕地保护“事前预警”;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形成了工作合力,将耕地保护工作摆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研究;强调了耕地保护考核结果应用,直接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计划挂钩,成效好的优先交易,问题突出的取消当年和下一年度交易计划,同时加大激励力度,每年从市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奖励保护工作突出的乡镇及末级田长。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从《意见》的主要八项任务、四项保障措施入手,认真学习研判耕地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大胆探索、守正创新,探索施行符合上级政策、切合东营实际的耕地保护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