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加坡如何把握水安全主动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9月27日,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宣布,由于生产和供水成本上升,饮用水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5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347元人民币),新政策将在2024—2025年实施。
制定合理的水价是新加坡推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之一。近年来,新加坡为保障水安全作出了巨大努力,尽管如今的新加坡已拥有四个“国家水龙头”(分别是本地雨洪水、马来西亚外购水、新生水以及淡化海水),但从长远看,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据预计,从现在到2065年,新加坡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可能翻倍,而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水源协议将在2061年到期。此外,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转变,极端且长期的干旱将可能影响新加坡乃至邻近地区的集水效率。
在需求不断增长而供应不确定的情况下,新加坡要确保用水需求得到持续的满足,并非易事。因此,新加坡统筹考虑水资源管理策略和用水需求,试图通过制定合理的水价、完善监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创新技术和方法等,保障国家水安全。
制定合理水价确保高效用水
为水资源合理定价是管理用水需求和确保高效用水的基础,合理的水价能鼓励消费者节约用水,还可以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升级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新加坡的水价是根据未来生产和供应更多水,以及使用后对其进行收集和处理的预期成本来设定的。新加坡公共机构向家庭和工业企业收取的水费总共由三部分构成:生产和输送饮用水的成本;处理废水和维护供水管网的费用;按照水费的一定比例收取的节水税。除了确保分配效率和供水系统的可持续融资外,这种定价方式还能激励家庭和企业节约用水。
针对符合条件的组屋(新加坡的组屋大部分分布在大城市,多提供给中下阶层及贫穷家庭居住)住户,政府提供水电费回扣(2024年1月—2025年12月,新加坡公民每个季度可额外获得20新币的水电费回扣,以缓解电费和水价上调的影响)。这种通过针对性补贴来实现水价合理化的做法,比隐性价格补贴更公正,因为后者通常会让大公司受益最多。
制定法规给予补助
在推动新加坡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方面,法规和标准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新加坡公共事业局为水龙头和冷热水混合器设定了允许的最大流量,并为冲水箱和小便器冲洗阀设定了最大的冲洗能力;要求洗衣机、洗碗机等器具要有水效标签;自2019年4月开始,只有具备2级及以下水效等级的产品才被允许安装在新建筑物或正在翻新的建筑物中。新加坡还计划从2024年开始要求高耗水工业进行再生水回收利用。新加坡公共事业局持续审查和更新水效率标准,通过制定行业指南,提供行业标准,助力全社会用水效率的提高。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帮助,激发企业节水的积极性。2007年,为了鼓励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新加坡设立基金用于资助进行用水效率评估、实施水循环项目、采购节水设备的企业。自2023年7月开始,企业开展水资源回收项目所能申请的资金顶限上调,以更好地支持工商企业的节水工作。
通过教育和行为激励,培养公民节水习惯。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事业账单会显示全国和社区的平均用水量,以鼓励家庭节约用水。
新加坡围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取得了成果:新加坡的人均耗水量从2000年的每天165升下降到2019年的每天141升。然而,自新加坡爆发新冠疫情后,越来越多的人居家办公,新加坡人均耗水量又上升到了每天149升。如果新加坡想要在2030年实现每人每天耗水量130升的目标,就需要继续强化政策手段。
合作推进技术创新
在管理需求的同时,新加坡也在对供应能力进行投资。展望未来,新加坡大部分的用水需求可能将通过再生水和海水淡化等方式来满足,以减少对降水的依赖。然而,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的获取成本要比集蓄雨水或外调水高。因此,新加坡努力通过加强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推进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例如,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尝试使用各种类型的过滤膜以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
在新加坡,政府机构、私人公司和研究机构共同推动技术研究,发展水务产业。当前,新加坡已拥有完善的水处理产业生态,其中包括300多家水务公司和17个研究中心。3座新生水厂和3座海水淡化厂是基于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开发和运营的。私营部门通过积极优化工厂设计、运营和维护,促进创新,节约成本。
尽管在水资源管理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为了长远地保证水源安全,新加坡还在继续努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声明:
1.凡本公众号所发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以其他形式发表,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2.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转载中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权利通知,经证实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山东水利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