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泱泱中华自古有"礼仪之邦"美誉,被世人誉为"衣冠上国",在古人的理想世界中,圣人先贤制礼作乐、修文偃武,垂衣裳即可天下大治。崇尚仁德、信奉礼乐的古人,藏礼于器、服以旌礼,将宇宙秩序、家国伦理,点点滴滴融入衣冠器服。一代衣冠礼器,彰显出一代典章制度;一部中华文明史,汇聚成一部礼乐华章。
作为先秦礼乐集大成者的孔子,一生追寻周礼、弦歌不辍。孔子去世后,葬于鲁城之北,其弟子岁时祭祀,因庙藏先师衣冠琴书。汉武帝年间,司马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祗回留之不忍离去。这些车服礼器,可以视为孔府旧藏礼乐服饰的历史起点,后世孔庙礼器损益皆可追溯至此。
衣冠礼器是孔府旧藏精魂所在,孔子博物馆作为祭孔礼器服饰收藏的翘楚,拥有先秦至民国祭器千余件,明清衍圣公家族服饰数千件。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饰专题类的国家级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古代丝绸服饰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承与创新工作。两家博物馆亦古亦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袂打造"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文物特展",展出孔府旧藏历代祭孔礼乐器、明清民国衍圣公府传世衣冠近百件,以彰圣人之德,以昭礼乐之明,以显我中华衣冠之光辉灿烂。
展览自3月8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以来,众多观众前去“打卡”,逛展览、看文物、欣赏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的礼乐演出......还有许多网友线上科普,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文物特展"吧!
斯文在兹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序《书》、传《礼》、删《诗》、正《乐》、赞《易》、修《春秋》,以诗书礼乐教育弟子,三千弟子中精通六艺的学生有七十多人。孔子之前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孔子之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
孔子燕居像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彩绘圣迹图
明 孔子博物馆藏
明于礼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在儒家圣贤看来,礼乐可以修身,可以治国,可以安天下。它既是君子安身处世的内在准则,也是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圭臬尺度。礼乐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数千年,由先秦礼乐演变而来的祭孔礼乐,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遗存。
自孔子殁后两千五百余年间,祭孔礼乐在齐鲁故地从未中断,孔门子弟在此习礼作乐、孜孜不倦。汉高祀鲁更是开启了帝王祭孔的先河,汉代以降,源自帝王颁赐、地方襄赞、本庙自造的祭孔礼器,在阙里孔庙代代相沿、流传至今。这些祭孔礼乐器流传有序、保存完整、工艺精湛,是中华大地祭祀礼器的典范之作,闪耀着两千五百年祭孔礼乐的不灭光辉。
兽面纹编钟
明 孔子博物馆藏
铜鎏金镈钟第四夹钟
清 孔子博物馆藏
服以旌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是古代社会首屈一指的礼仪活动。必诚必敬的祭祀能成教化、归民德,所以古人在此种场合,必"齐明盛服,以承祭祀",以典雅华美的祭服来表达祭祀时的虔诚与忠敬。
明代祭服集周、汉、唐、宋之大成,是衣冠昭度"服以旌礼"的最佳诠释,清代民国祭服虽外在形式有所变化,但本质依旧延续了"服以旌礼"的文化内涵,服饰作为个体最明显的外在符号,在孔庙祭祀起到了明礼仪、正人心、序尊卑、和上下的教化作用。
赤罗衣、皂罗衣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衣冠像轴
六十四代衍圣公夫人张氏衣冠像轴
明 孔子博物馆藏
观“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文物特展”,在展览中欣赏服章之美,学习圣人之德,感受中国千年礼乐文明!
来源:孔子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