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灵芝强势出圈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31日讯 玉壶甘露西楼夜,灵芝神仙瑞气和。灵芝,又称“仙草”,“三秀”,既有药用价值,又在漫长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灿烂的“灵芝文化”。而如今,在鲁西的这座小城,栋栋灵芝种植大棚星罗棋布,灵芝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冠县灵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长为中国灵芝产业的一面旗帜。

走进冠县灵芝科技示范园的高标准立体种植棚,一排排一人多高的立体网格架上,一垄垄白肉灵芝长势正旺,颜色鲜亮,犹如撑开的小伞,散发着淡淡的菌香。“平原地区大规模种植白肉灵芝,我们算是首家。”冠县灵芝科技示范园负责人郭冠鑫说。

白肉灵芝又叫藏灵芝,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也是藏药重要原料。然而,白肉灵芝属于低温菌,主要生长在西藏、四川等高海拔地区,数量少,价格高,供不应求。如今,经过技术的加持,这种灵芝已经在冠县落地生根。“白肉灵芝的生长温度要控制在16-22℃,所以在我们的立体化智能栽培棚也是为它的生长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郭冠鑫说。

在冠县尤其是在店子镇,灵芝种植已有近40年的历史,品种多以赤芝、紫芝、鹿茸芝为主,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种灵芝,王当铺村的王明瑞就是从小跟着父母在灵芝棚里长大的。“我小时候,老棚就是主要是长灵芝,那个产量不是很高,这一万袋就是七百斤左右,种的规模都很小,为主的就是收点灵芝片。”店子镇灵芝种植户王明瑞告诉记者。

从最初只有几户在自家院子里种,每户只有几百袋菌包,到现在几乎每家每户种植规模都在20万袋菌包以上。“多年来,我们一直是沿用传统种植模式,极大地制约了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店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才斌说。

原先,冠县灵芝一直是农户自发在传统大棚里种植灵芝,菌包全靠人工,大小不一,品质也不稳定,整个产业出现了“低水平、小规模、分散化”的困境。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冠县灵芝的产能提升“瓶颈”正在稳步破解。

为更好的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2022年,冠县投资13亿元,全力打造了灵芝科技示范园,120个大棚拔地而起,菌包生产车间、产品初加工车间、检验检测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并在全国率先完成灵芝反季节规模化种植,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我们现在所处的大棚是智能化的立体式栽培棚,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都是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来调节的,温度是采用的空调控温,湿度是采用的超声波微雾系统。”郭冠鑫表示。

棚内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灵芝成长环境、加工环境、人员操作等各关键节点的全流程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灵芝标准化种植,保证灵芝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一年可以实现3-4茬的种植,立体式栽培棚半亩地可以放到3万菌包,传统模式种植是占地一亩地大约放菌包2万左右。子实体每一茬可以收到2200斤,孢子粉可以收到1900斤,这样我们综合效益一茬就可以达到10万元。”郭冠鑫表示。

在科技和政策的双重加持下,冠县灵芝实现了产业蝶变。“2022年,结合店子镇实际,引导全部种植户对所有棚体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决定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党建推动灵芝产业‘抱团式’、组织化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产业、产业助民增收的新路。”董才斌表示。

为推动灵芝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县之力统筹调配资源,推动灵芝产业规范化、集群化发展。“2021年,我们成立了灵芝产业链,整合全县27个部门,大力实施灵芝产业‘13331’工程,在产品质量监管、重点项目建设、品牌影响力上聚力攻坚突破。”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薛涛说。

在产业链专班的指导下,冠县积极提升灵芝品质,先后制定了灵芝产业团体标准、省市地方标准,内容涵盖菌种制备、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积极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对接,引进高产优质菌种;成立聊城大学·冠县灵芝产业研究中心,优化种子资源,保障了灵芝产品质量。同时,为持续扩大“冠县灵芝”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宣传、推介、展示冠县灵芝特色,到目前已累计举办5届中国灵芝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年以来举办灵芝推介会10余次,“冠县灵芝”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强势出圈。

“去年的灵芝产业在县里领导的宣传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整个冠县灵芝有史以来应该说是行情最好的一年了。去年孢子粉光鲜粉也涨到60多块钱一斤,灵芝片也很贵,涨到15一斤了。”店子镇灵芝种植户王明瑞说。

名声打出去了,农户们的种植热情越来越高涨,在产业链专班的引领下,冠县进一步拓展灵芝深加工领域,并延伸产业链条。拥有30余年灵芝种植经验的靖俊峰认为,单纯的种植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冠县灵芝的发展需要。“2017年,原料竞争越来越厉害,附加值很低,那时候就想弄一个生产车间,在2021年前,孢子粉的批号都是实行的注册制,2017年那时候想做,苦于没有批号。”冠芝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靖俊峰介绍说。

2021年批号开始放开以后,靖俊峰随即成立了冠芝药业有限公司。记者在他的生产车间看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高效运转,一粒粒孢子油胶囊随着生产线进入包装罐中。在这里,实现了灵芝产品由过去的“按斤卖”变为现在的“按克卖”。“冠芝药业生产的现在有保健品批文是26个,年加工能力在300吨左右,去年效益1000万元左右。”靖俊峰说。

供不应求成了现在冠县灵芝市场的现状,这让广大芝农信心倍增。最初在外地打工的曹子英,多年前返乡创业注册了公司,随着冠县灵芝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如今他早已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线上”销售。“咱有自己的淘宝店铺、拼多多、京东、天猫、抖音号、视频号,找了几个带货主播,达到了20多万。网络销售还是比较快的,通过这样的销售渠道把冠县灵芝销售出去,让大家一想到灵芝、看到灵芝就知道是冠县生产的。”三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子英告诉记者。

目前,冠县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灵芝矩阵直播账号,积极推动冠县灵芝特色产品、文化全面上“云”,不仅增加了灵芝产品销量,也间接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2023年11月,灵芝正式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这对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融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冠县也先后实施了灵芝科技示范园、融芝联现代农业产业园、华冠灵芝大健康产业集群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必将推动灵芝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薛涛表示。

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编制冠县灵芝乡土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作为“聊城新三宝”之一的灵芝迎来了政策叠加、机遇利好的重要窗口期,将灵芝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农民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也成了冠县灵芝产业蓬勃发展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灵芝大棚1万余个,面积1万余亩,年产子实体、孢子粉1.3万吨,盆景80余万盆,年产值约30.5亿元,4月22日,2024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上发布了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冠县灵芝”以26.02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中国灵芝类第二名。“接下来,我们将深耕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3大领域,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大力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中、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利用3-5年时间,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打响‘冠县灵芝冠九州’品牌,打造中国灵芝产业冠县新高地。”冠县县委副书记张庆辉表示。

“如何能够使得‘冠县灵芝冠九州’,我们全体灵芝人应当付出各自最大的努力,促进冠县灵芝品牌的进一步生光生辉,进一步的发展扩大,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走出中国灵芝的品牌之路,冠县一定能够做好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灵芝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李玉这样评价冠县灵芝。

小小仙草经过蜕变终于成为了冠县的“金字招牌”,冠县也将充分发挥灵芝的文化底蕴与产业优势,不断赋予冠县灵芝新时代意义,让“冠县灵芝”名冠九州,为推动中国灵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冠县力量。

冠县融媒 许金峰 郭玉林 王冉 冯俊振报道

来源: 冠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冯晰玥
责编: 苏玲
审校: 何煜鑫
主编: 崔维莉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