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美食为什么行销全国?从大食物观看山东好品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营养搭配。“食”之于百姓,其外延在不断扩大。能饱腹的粮食、增营养的蔬果、添能量的肉蛋……时至今日,食物是多元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需要树立“大食物观”。

什么是大食物观?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在当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更形象地解释道,“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并以此强调“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近年来的基层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田间地头的农业产业化,更关心种地农民的生活幸福感。

在山东枣庄的石榴种植园里,他要求,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山东人的餐桌上,主食不“主”、副食不“副”的饮食特征越发凸显,而大食物观,既强调管饱,更注重管好。

山东给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了怎样的“舌尖上的幸福感”?一起跨越山和大海,找寻大食物观的山东“答卷”。

“好客是真情 好品凭质量”。如果你来山东,你能吃到潍县萝卜、莱芜黑猪、乳山牡蛎……定让你大饱口福;即使你不来山东,你也能吃到烟台苹果、德州扒鸡、寿光蔬菜……山东美食行销全国。

那一块块田,阡陌纵横,错落有致。

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

三餐四季,南米北面,

大食物观,首先是要端牢饭碗。

灼言·AI|从一粒小麦看产业提档升级

  

从一粒小麦到餐桌上美味的面条、面包,在这段神奇的蜕变之旅背后,一条智能化、绿色化的循环全产业链正铺展开来。种植、加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融合,形成上下游严密承接的闭合式循环,中裕食品创新打造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小麦全产业链,实现了对一粒小麦的“全价值利用”。

从一域到一城,由一城到全局,在中裕、在滨州、在山东,科技创新正在赋能传统产业“蝶变”升级,让传统产业向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持续进发。

“米袋子”日渐丰盈,

“菜篮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大食物观把粮食安全的边界拓展至食物安全,同时系统地指明了“大食物”的来源。

山东立足山海资源,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要食物。

山东坚持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不动摇,持续深入推进山海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向森林要食物。

那一座座山,草木葱茏,青翠欲滴。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那一片片海,碧波荡漾,鱼鸥翔集。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构建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

近年来,山东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科技含量,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加快迈进,智能化设备逐渐站上了农业生产管理的“C位”,智慧农业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种植方式。

在胶州,樱桃大棚内安装有气温传感器等多种自动化设备,操作手机就能对棚内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在肥城,遥控无人机沿着麦田飞行一圈,肥料均匀地散落在田间,两个小时即可完成喷洒,而且喷洒均匀,省工省时。走进淄博市沂源华盛科沃云数字果园,各种新型绿色科技无处不在,实现了智能灌溉、智能浇水、智能打药。传感器能将监测温度、湿度、肥力值等数据实时传递到监测大屏上,为农业决策提供精准参考。

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8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3%。

在空间上拓展,在渠道上发力。如今的山东,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名优特产示范基地,源源不断供应山东乃至海内外。

山东在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坚持以“好品山东”为统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和规程2700多项,主要“菜篮子”产品实现有标可依。建设1500余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发上线“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实现了农业标准与生产需求紧密衔接。遴选发布了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1个、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700个。

山东品牌农产品“销量”与“流量”双提升。2022年以来,16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位居全国第1。2023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49.3亿元,居全国第3,增长27.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总额连续25年稳居全国第一位。

官方推荐!2024“好客山东·好品山东”旅游必购品TOP10

1月4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2024“好客山东·好品山东”旅游必购品TOP10正式发布,其中,上榜的“旅游食品”“农特产品”可谓好品荟萃,不管你是想丰富自家的“粮袋子”“菜篮子”还是“果盘子”“肉案子”,山东好品都能给你质优味美的选择。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省,随着大食物观落地生根,人们的餐桌更丰富、更健康。

来源:人民日报、中新网、闪电新闻等

闪电新闻编辑 费燕妮 整理报道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费燕妮
责编: 王全
审校: 梁延菊
主编: 刘骏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