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 平邑县“三大传统产业”金银花道地药材规模化种植、纱线劳保手套加工产量分别占据全国总产量60%以上的份额,系列果蔬罐头产量也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33%以上。被誉为“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劳保手套名镇”“中国水果罐头之都”,皆已成为平邑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金银花开“金银来”
近年来,平邑县依托金银花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绿色生产、三产融合、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战略,巩固提升一产,培育壮大二产,强力开拓三产,建设金银花百里长廊、博物馆等,建立金银花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同时,引进世界500强共建中国(平邑)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形成集种植、加工、生产、检测、仓储、物流和追溯于一体的现代化金银花健康产业园,不断提高平邑金银花原产地的话语权。
流峪镇镇长李明喜介绍说,流峪镇素有“山东中药材第一镇”的美称,全镇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年产干花300万公斤,金银花购销、加工企业达100多家,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经营户3000多户,金银花产业实现年产值6亿多元。
这些年来,平邑金银花栽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30多个,培育生产流通企业1000余家、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年产干花1800万公斤,总产值超过45亿元,国内70%以上的大型医药、食品企业均以平邑金银花作为产品原料。
“我们村有860户,人口2487人,主导产业以金银花种植为主,党支部探索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60余亩,茶厂1处,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2.3万多元,村集体收入22万元。”郑城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燕如成说。
小手套编织“致富梦”
走进仲村镇——中国(平邑)高端手套产业园,道路宽阔平坦,两旁树干整齐葱茏;园区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目前已招引10多家大型企业,以产业园为龙头,核心区集原材料加工、设备生产、手套编织、产品外销等于一体,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现在,仲村镇已实现手套机升级至第五代。1979年,临沂地区第一家社办手套厂在仲村镇成立。历时多年,平邑县的手套机只能从浙江等地购进,供应链不畅通的现象时有发生。2020年,投资11亿元的浙江百翔科技智能装备制造项目落户仲村镇,填补了江北地区手套机智能制造区域空白,延伸全产业链条。
仲村镇党委书记孙勇表示,仲村镇坚持劳保手套生产抓大不放小、求高不嫌低,家庭作坊式的占了80%以上,不算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仅全镇家庭作坊式的手套生产企业,用工就在四五千人以上,让很多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就业。
王继东是仲村镇临城村拥有26台织机的家庭作坊老板,他和妻子母亲3人与5名雇来的工人正在车间里忙碌着。据介绍,临城村仅家庭作坊式的手套生产企业就有20多家,有的雇几个工人,有的只靠自家人。
据了解,平邑县共有手套棉纺相关企业727家,年产手套60亿副,年可为平邑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就业者提供约30亿元的工资收入,发展起完整的劳保手套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机械、纺纱生产等,也包括下游的深加工、物流等,是中国最大的劳保手套集散地。
山东恒得力手套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于胜利说,他们公司生产的浸胶、丁腈乳、PU三大类劳保手套,公司职工550多人,年可生产2亿多副功能细分的劳保手套,生产出来的手套90%销往欧盟、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小罐头闯出“大天地”
平邑县是林果生产强县,年产各种林果6亿公斤,有着丰富的果蔬罐头生产加工资源。以前果农每年果品丰收后,都是坐等客来,销售曾是全县果农面对的最大难题。
为破解“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地方镇人民独辟蹊径,20世纪80年代起步走上了加工系列果蔬罐头的富裕路。
历经40多年,平邑县的罐头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推进转型升级,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以罐头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目前,全县拥有罐头加工及配套企业115家,推出果蔬、肉类、水产品等30多个品类、千余个单品,总产值达130亿元,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销、代销等业务关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现在消费者对健康、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罐头,让罐头产业多元化、品牌化,罐头产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山东奇伟营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政说。
为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地方镇罐头企业研发升级新产品,在罐头厂内不仅能看到传统罐头品类,还能看到果脯果干、酸奶西米露、调味带鱼等休闲食品,“恋果缘”“桃不掉”“梨不开”“楂不散”等产品设计更是妙趣横生。
近几年来,平邑县以打造国内最大的罐头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目标,扬优势、强特色、锻长板,延链强链,推动罐头产业迭代升级,让百亿级罐头产业集群成为加速乡村振兴、带动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地方镇镇长齐兵介绍说,一瓶应季果蔬罐头从采摘到生产只需要6个小时,值得一提是每道工序所需的材料,都能在地方镇找到厂商,早已形成了全产业链集聚优势。逐步叫响“有罐头的地方,就有地方的罐头”。
据了解,平邑县涉及从事金银花产业的达30万人,手套全产业链带动5万多人,罐头产业吸纳4万余人,果蔬种植30余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这“三大传统产业”及其带来的就业增收,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记者:蔺敏敏 胡永生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