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9日讯 东平要绿,东平要美,东平还要富。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始终是东平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更是80万东平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年来,东平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绿色优势,做精做细“水文章”,加速释放东平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如今的东平,岸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产业更兴旺,正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
近日,兖矿泰安港物流园集装箱业务正式开通,实现泰安运河港口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原本需要通过公路运出的集装箱,未来可在泰安港下水,通过京杭运河外运至江苏、上海等地及内河沿线其他地区,兖矿泰安港由单一的件杂货码头向综合性港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建丰:“极大地提升我们物流中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山能集团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总投资40亿元,一期项目于去年5月建成,年转运量达1620万吨;二期储煤基地正加紧建设,年吞吐量可达3200万吨,形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新通道,架起晋、陕、蒙、鲁等区域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的桥梁,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内河航运的标杆。
运河通,东平兴。一系列战略机遇叠加,一系列资源要素集聚,如今的东平,拥有了临港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济广高速、董梁高速、泰东高速纵横交错,国省干道延伸南北,“公铁水”多式联运、多向互济的交通大格局正加速形成,东平正迎来“因水复兴、因水再兴”的发展良机。
当下,京杭运河东平湖航道“三改二”、泰安港银山作业区等工程正大力实施,“通江达海”的水运优势已经成为拉动东平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带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加快隆起,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以水富民——生态渔业腾起“致富浪”
在经历长达5个月的封湖禁渔之后,东平湖于9月1日正式开渔。942艘渔船拔锚起航,由老湖镇码头、商老庄乡大安山码头等十余个码头出发,有序进湖捕捞,开始新一轮的“耕湖征程”。
渔民史业彬:“鱼肥而又大,今年的收成不错,心里非常高兴,这一网收成有千八斤。”
好山好水出好鱼,近年来,东平县积极推动常态化、专业化、全民化“护湖”。目前,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局部达到Ⅱ类标准,湖内增殖放流力度持续加大,湖外养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30万亩生态渔业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湖内连续20年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投放优质鱼蟹苗种3亿余尾。通过连续多年的增殖放流,充分发挥增殖渔业的生态功能,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进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湖外突出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渔业养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面做优做强州城街道黄河鲤、东平街道名特优水产品、新湖藕虾混养、商老庄稻虾套养、戴庙镇乌鳢、银山镇鮰鱼、老湖镇锦鲤、旧县乡高密度养殖等特色水产养殖,形成“一镇一业一品”生态渔业发展格局。
东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军:“今年以来,东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坚定推进湖内25万亩保水渔业,湖外5万亩特色养殖,打造一镇一业一品优势产业,形成‘一湖一洼三片区’产业集群,绘就了鱼肥虾美蟹香的美好图景,投入630万元向东平湖投放优质鱼蟹苗种2690余万尾,旨在扩大鱼类种群,提升鱼品质量,实现渔民增收。”
生态渔业发展之路,既展现了东平县委、县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呵护,又彰显了以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强村的坚定决心。自去年成功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今年东平县又被成功列入全国23个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之一,东平湖也成为享誉全省的“蓝色粮仓”。
以水兴旅——好山好水引客来
东平湖上,游客泛舟,尽享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岸边,湖鲜美味诱人,引人驻足品尝。当夜幕降临,大宋不夜城灯火辉煌,古韵建筑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重现千年繁华盛景。
山水相依,一直以来东平就以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时代推移,旅游业态改变、文旅进一步相融,又使得新发展机遇奔涌其中。近年来,东平县全力创建东平湖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宋不夜城、戴村坝、白佛山、稻屯洼湿地公园、东平湖等20多个重量级项目集群发展,引来游客如潮、好评无数。
游客张先生:“来到这感觉确实挺不错的,我今天是一点多来的,一直玩到现在,孩子也挺开心,我也挺开心,家人也挺开心。”
游客秦洪帅:“刚才去东平湖转了一圈,沿着湖自驾了一圈,然后,趁着天黑之前,就来到这边的白佛山公园,感觉这个公园建得还是非常漂亮的,今天这一趟也是挺不错的,很开心。”
今年以来,东平县依托资源优势,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推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白佛山景区全面升级,稻屯洼湿地公园生态升级,东平湖水世界加速建设,各景区紧密联动,共同构建“一山、一洼、一湖、一城、一世界”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激活东平县文旅融合新活力。
国庆假期,焕新升级的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引来诸多游客打卡体验,水上小火车、亲子露营、手划船等趣味项目,成为家庭出游的首选之地,让市民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子互动的温馨与快乐。
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负责人陈春霞:“按照‘生态、湿地、亲子’的理念,北延1000余亩,建设了乐活超能商街、生态泛舟碧道、云端体验农庄、乐野树林湿地等五大功能区,与现代农文旅高科技融合示范园连为一体、协同发展,打造县城‘西花园’,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如今,东平县各大景区犹如星辰般璀璨夺目,它们紧密相连,协同共生。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水文化,东平县成功举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东平湖国际路亚锦标赛等精彩文体赛事活动,形成以赛促旅新局面。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比往年同期增长229.45%、196.62%。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在东平寻找心中的诗与远方。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完全可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这是东平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未来路上,东平县将始终坚持扛牢使命、冲锋在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特色产业发展隆起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样板区、乡村振兴引领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齐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