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看内蒙古】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磊——让青春在焊接台上绽放光彩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搭建建功立业平台
走近90后大国工匠(民生视线)
高磊在焊接高炉管道。
张 枨 段福森摄影报道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并专门推出举措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引导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体系不断健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技能大军,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90后大国工匠,看他们如何扎根产业一线挑大梁、谋创新,以实干践行工匠精神。
——编 者
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磊——
让青春在焊接台上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张 枨
操作台前,焊花飞溅。26岁的高磊头戴面罩、手握焊枪,对照技术图纸核对相关参数,焊接起一块块钢板,凑近看,每一道焊缝都极其规整。
在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工程技术分公司,眼前这位年轻人,已是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身为一名95后焊接工人,高磊已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并成立了以他本人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时间回到2014年。16岁的高磊,从家乡巴彦淖尔市来到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就读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当看到实训车间挂满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时,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高磊说。
每当下课,别人回去休息,高磊却留在车间,打磨、固定、焊接、检验……日复一日地练习,“焊条、钢板成本高,我就把用剩的废料一条条焊接起来,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基本功。”一学期后,他从全校几百人中脱颖而出,入选高级技工班,师从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文东,备战全国技能大赛。
“高磊经常练到晚上10点,周末也不休息。有一年除夕前一天他才回家,正月初三就带着饺子回到车间。”刘文东回忆。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2017年,高磊代表学校获得包头市焊工比赛第一名,随后夺得内蒙古赛区焊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升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后,他荣获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焊工选拔赛二等奖。因成绩优异,年仅20岁的高磊破格晋升为电焊工高级技师。
毕业后的高磊收获众多企业青睐,在外打拼一阵后,他作为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回到包头市,进入如今的公司从事焊接工作。
刚上岗,他就参与建设了一项重点工程——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该桥全长1250米,主塔高115.5米,属于特大桥工程。在焊接生产中,经检测发现一处桥梁箱体内部有焊缝缺陷,需仰脸焊接,难度极大。箱体内空间狭小,人缩着进去没法转身,烟大排不出去,起初没人愿意接这项工作,高磊便主动请缨。焊接时,他时常热得呼吸困难,最终还是以质量等级一级的全熔透焊缝顺利完成任务,焊缝的质量让在场专家赞叹。
2022年,高磊带领10名焊工赴福建参与大东海精品钢铁工程施工项目,奋战1000多个小时,焊接承压管道、高炉管道等上千道焊口。“我们每焊好一排焊口,检验员就进行焊缝内部检测,结果显示,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9.5%。”高磊自豪地说。
近年来,传统钢板已不能完全满足桥梁设计及施工要求,研发强度、断裂韧性、焊接性等方面更优的高性能桥梁用钢十分必要。
为此,高磊再次担当重任,通过大量试验,探索焊接工艺,匹配各种焊接材料,经过3个多月研究,成功做出了高性能钢的工艺试件,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去年,这套工艺还应用于包头市的快速路工程。
2020年“一带一路”嘉克通用技术杯国际焊接大赛二等奖、2021年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焊工个人单项金奖、2023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30余场国内外技能大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梅花桩”障碍焊接技术操作要求极高,高磊的该项技术已达到一流水平。
“作为青年技能工人,我将继续扎根生产一线,在焊接台上绽放光彩,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工人力量。”高磊的话语充满自信。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0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