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阳市乌当区创新开通“惠农专线”破解菜农出行难题
来源:爽爽贵阳活力乌当微信公号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252路公交沿线菜农进城售卖果蔬乘车难、费用贵、不安全等问题,创新开通“惠农专线”,通过科学配置专线资源、精细提升专线服务、规范实施专线运营,让菜农出行更便捷、更温馨、更安全,打通菜农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该改革举措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财经频道、“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关注报道,获当地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截至目前,252路“惠农专线”已运送菜农1万余人次、果蔬240余吨。
一、科学配置专线资源,让菜农出行更便捷。一是创新发车方式。考虑乘坐252路的菜农和上班族、学生等其他群体需求不同的特点,为最大限度满足菜农赶上卖菜“黄金时段”的乘车诉求,创新推出“双一车次”发车方式。每天6点30分首班发一辆常规252路公交车,按原有线路和站点为普通乘客提供服务;设置另一车次为“惠农专线”,每天早上6点前进入始发站点,给菜农搬运果蔬上车留足富余时间,并于6点20分发车,错峰出行的同时方便菜农及早进城售卖。二是精减公交站点。乌当区会同贵阳公交公司,深入下坝镇、水田镇调研走访村民,并和当地村“两委”成员、网格员、联户长反复研判磋商,最终确定通过串联菜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的方式,直接对接出发地和云岩区大营坡菜市场目的地,对专线站点进行优化调整,由原来的35个站点精减为6个,即“市公卫中心站—宋家坝站—乘风桥站—定扒站—宝鼎寺站—大营坡站”,极大减少中途换乘,提升通行效率。此外,还将“惠农专线”设置为“铃停公交”运营模式,响铃即停,方便菜农灵活上下车。站点精减后,从始发站4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终点站,较精减前减少约30分钟。三是动态调整运力。鉴于每天乘坐专线的菜农数量有所差异,为方便大家互通乘车信息,提高乘车效率,乌当区会同贵阳公交公司建立“菜农—村—镇—公交公司”四级联络机制,利用微信群等渠道,精准收集菜农果蔬种类、数量、乘车需求等信息,实时推送至公交公司,方便及时协调公交公司调整公交运力安排,确保菜农从菜园子到“菜码头”、菜市场等各环节无缝衔接。专线开通以来,累计发布公交班次等服务信息300余条,实现菜农需求端和公交供给端的精准互动、高效运行。
二、精细提升专线服务,让菜农出行更温馨。一是降低乘车费用。乌当区会同贵阳公交公司组织召开“坝坝会”与村民商定,将“惠农专线”票价定在2至7元间,个人乘车票价为2元,携带1个箩筐货物的加收3元,2个及以上的加收5元,乘车费用远低于同线路客运班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极大降低了菜农运输果蔬的出行成本。二是改善候车环境。在市公卫中心站和定扒站、宝鼎寺站等3个站点设置宽2米、长6米的“惠农专线”候车廊,为农户提供遮风避雨的临时候车场所。在宋家坝站、乘风桥站2个临时站点规范设置公交站牌,并借用周边设施设置简易候车站台,有效降低因日晒雨淋导致果蔬损坏风险。同时,组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及属地村寨的工作人员、保洁员等,每天早上前往菜农集中的站点,及时清理路面散落的果皮、菜叶、空箱等,打造干净舒适的候车环境。专线开通以来,共出动清洁环卫人员约360人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约0.72吨。三是优化车厢设施。调整更换低踏板公交车2辆作为专线运营车辆,方便菜农上下车。同时,为让菜农每天能多装一些果蔬进城售卖,兼顾乘车安全等问题,对“惠农专线”车厢进行优化改造、配齐设施,在座椅上设计安装置物架和支架板,留出更多空间给菜农放置菜篮和果蔬。车厢优化改造后,专线日均能为菜农运送的果蔬量达4000余斤。
三、规范实施专线运营,让菜农出行更安全。一是加强专线司机培训。专线均配备驾龄10年以上的三星级驾驶员,亮牌上岗、挂牌服务。制定完善“惠农专线”规章制度及服务标准,要求司机做好车辆的安全日检,定期维护车辆,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同时,定期组织司机开展安全培训,不断增强专线司机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专线开通以来,共对专线司机开展培训3轮共42人次。二是整治专线安全隐患。组织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等部门对专线沿线基础设施进行排查登记,修复养护破损路面411平方米,修复更新安全标志标识23块,全力保障专线安全。同时,更换站点指示杆牌23个,醒目标识“惠农专线”字样,方便菜农和其他群众“对号”乘车,避免因混乘带来的安全隐患。三是维护专线交通秩序。针对专线站点周边停放大量“黑车”,易因争抢客源引发纠纷事件,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问题,乌当区交通管理部门联合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组成联合执法小组,聚焦“惠农专线”站点及沿线常态化开展执法,有力维护专线正常客运秩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专线开通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检查运输车辆128辆,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0起,目前专线周边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