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好、做美、做响!山东23条措施强化区域合作“上合之力”

7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商务厅、上合示范区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片


图片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庆伟介绍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自2019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以来,“四个中心”和上合经贸学院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阶段性任务,为区域合作注入“上合之力”。

当前,正值我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为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打响上合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省商务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和青岛市,起草形成了《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4月已经正式印发实施。

二、总体考虑

总体上,坚持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综合改革谋划布局。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示范区综合改革”。《若干措施》明确了综合改革目标任务,提出全力争取上合自由贸易空港、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体制优化等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等具体措施。

二是突出保障服务大局。围绕我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上合示范区承担的具体任务,提出了高标准筹备办好上合组织框架下多项重大活动、加强资金保障等措施,全力提升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水平和重大活动组织保障能力。

三是突出平台扩能提质。5年来,上合示范区注重强化公共产品属性,培育打造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若干措施》聚焦加强上合标志性平台应用推广,丰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分别细化,提出了具体措施。

四是突出抓好政策创新。系统梳理前期省政府出台的多个支持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结合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在深化联动创新、拓展上合组织国家产业合作、加强上合组织文化旅游国际合作等领域,提出系列创新举措。

三、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助力新形势下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更大成效,《若干措施》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23项含金量高的支持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聚焦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及“三区一高地”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加强综合改革谋划布局、强化改革自主性创新,全面提升综合改革的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每年形成一批支持综合改革的创新事项清单。

二是支持上合示范区重大平台项目建设。支持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等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重大活动;推进上合经贸学院实体化运作,支持国家援外及对外开放领域培训,联合省内高校招收上合组织国家来华留学生;加快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升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能级,搭建上合产业链供应链经贸大模型,申报跨境数据专线试点;持续打造“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上合国际资本港、上合创投风投基地,争取跨境金融政策试点。

三是强化上合组织地方经贸产业合作。支持上合示范区聚焦上合组织国家产业优势,推动制造业聚焦发展;布局海外运营中心、边境合作园区,强化上合组织产业、农业园区联动创新,促进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上合组织海关促进中心,加大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政策研究、贸易监测预警、海关事务协调,提高跨境电商等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深化上合组织文化旅游国际合作,拓宽入鲁旅游市场;探索限额免征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色商品关税政策;在山东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

四是优化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环境。提升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上合示范区跨境通信数据中心、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能级,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要素保障质效,完善省市支持协调机制。

来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 王源
责编: 王全
主编: 董光强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