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术卷出新次元 山工艺2025研究生毕业展启幕

  

本届毕业展以“时代命题下的艺术设计应答”为核心,围绕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及技术趋势,构建五大宏观实践维度,聚焦学科在社会服务、科技融合、文化传承、生态责任及艺术本体中的系统性探索,展现设计与艺术协同赋能的多元路径。

社会需求导向:构建民生服务设计生态

聚焦老龄化、公共安全等当代社会核心议题,通过智能化、系统化方案对接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及山东省公共安全提升政策。在医疗健康领域,探索适老化产品、应急设备网络的创新设计,推动技术成果向民生服务转化;在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跨学科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体现设计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科技赋能创新:开拓设计艺术新范式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作品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构建“技术+艺术”的创新生态。借助虚拟技术重构文化体验,探索科技如何赋能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表达,展现技术进步对设计语言、创作逻辑的颠覆性影响,践行“科技人文主义”的前沿理念。

文化传承创新:激活地域文化内生动力

立足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与乡村振兴需求,构建非遗保护与地域文化创新的立体化路径。一方面,通过对胶东花饽饽、鲁绣、鲁瓷等非遗技艺的解构与再造,推动手工艺从“技艺传承”向“生活美学”“文化IP”转化,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另一方面,以黄河文化、沂蒙精神、运河遗产等地域文化为母题,通过展览设计、视觉传达、空间叙事等形式,构建文化符号的当代阐释体系,助力乡村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化。

生态责任践行:探索可持续设计新路径

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与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作品从材料、功能、主题三层面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材料应用上,聚焦环保再生材料、自然可降解材质的研发与推广;在功能设计中,围绕生态保护、资源循环等需求,开发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产品;在主题表达上,通过摄影、装置艺术等形式呈现黄河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艺术本体深耕:重构当代艺术语言体系

展览聚焦艺术本体语言的当代突破与地域特色表达。绘画作品以胶东渔村、运河商埠、红色历史等为题材,通过写实与抽象手法构建地域文化视觉图谱;工艺美术深耕鲁瓷、鲁绣等传统技艺,推动非遗材料、技法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

本届展览超越单一作品展示,既以问题导向构建“设计为民生”的解决方案,又以人文视角探索艺术本体的时代内涵;既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亦深耕山东地域文化、黄河生态保护等地方命题。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以人文关怀回应社会需求,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基因,最终形成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设计”“大艺术”格局。


来源: 生活帮
编辑: 武绍晨
责编: 李响
审校: 郑晓晴
主编: 杨玲涛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