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主播评|应急预案不该比现实“慢半拍”

  

火车滞留近3小时,在密闭车厢内31度高温的情况下,是恪守应急预案静待指令,还是打破既定规则以破窗之举换取清凉?这背后是一场关于规则刚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博弈,成为检验应急处置智慧与社会治理温度的试金石。

广铁长沙客运段通报称: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看似是照章办事,但现实是已经有旅客出现身体不适,而这正是预警的“信号”,对于达到多少度才能触发应急,这份通报中却没有明确表示。

情况说明特别提到,当晚联系了10辆120救护车做好了应急准备,以此证明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但众所周知,真正有效的应急预案应该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旅客中暑了再“抢救于已然”。

毕竟,安全锤不该只是摆设,应急预案也不该只存在于文件里。规定的执行需要有硬度,但更需要温度和变通,能在特殊情境下回应人性需求。唯有刚柔并济,以硬度守护原则,用温度传递关怀,借变通化解矛盾,方能实现治理效能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文/靖晓红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陈一钊
责编: 靖晓红
审校: 李娜
主编: 郭常宏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