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能吃又能玩” 中医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7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作为全国阿胶产业的龙头企业,东阿阿胶不断创新,丰富消费场景和业态,让中医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山东省中药资源达1500多种,占全国的10%以上,中医药产业总规模近1000亿元。在聊城的东阿县,以东阿阿胶为龙头,聚集了106家阿胶及阿胶制品生产企业,成为山东省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在东阿阿胶的产品体验店看到了企业最新上市的一款阿胶粉,把它打开,分别加入热水和咖啡里,短短几秒就可以溶解,这款产品是今年中国阿胶产品中销售最多的品类之一,成为许多年轻人常备的保健食品。

阿胶自古被誉为“补血圣药”,有3000年的应用历史。到了现代,阿胶从一味中药材变成滋补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有着73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东阿阿胶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成为重要课题。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与品牌部产品总监刘守波告诉记者:“我们的核心大单品是东阿阿胶块,做大量用户调研,养生群体的年轻化趋势非常强,发现我们现在阿胶服用的麻烦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年轻人熬制一块胶可能还是比较麻烦,希望随时随地养生,我们在阿胶的即食化、便捷化的产品方向上去加大研发。”

最终,企业确立重点研发阿胶粉。按照常规的制作流程,驴皮被制成胶液后,经过浓缩、成型、晾胶等工艺,形成阿胶块,最后再用物理方式粉碎,制成阿胶粉。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张守元说:“为了保证阿胶的均一性,需要采用阴干晾胶的方式,使阿胶块中的水份慢慢散出,但这样生产阿胶粉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它不易溶解,容易吸潮结块。” 

改变传统工艺,企业经过艰苦攻关,开发出“真空低温干燥”法,可使阿胶液直接制备成粉。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健康消费品研究院高级研发员张建岭说:“我们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终于把这个工序摸索出来,就是坚定一个信念,不解决这个问题不罢休,现在胶液通过泵打到真空干燥机里,真空条件下把胶液的水份抽干,经过低温烘干,基本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变成粉。”

效率虽然提高了,但这样做出来的阿胶粉速溶效果不那么理想。于是,东阿阿胶又联合江南大学进行工艺改进和产品功效验证。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文伟说:“在东阿阿胶有我们的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一些类似于‘抱团的技术,把很多小分子小颗粒抱在一块了,阿胶粉和水的亲和性更高,达到速溶的效果,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甚至临床评价,阿胶粉与阿胶块的功效是一致的。”
守正创新,不仅是产品和工艺创新,业态也要创新,企业联合东阿政府部门打造了中医药文化旅游区,厂区经过扩展变身成为一个开放的景区,游客可以看到传统阿胶制作的9道工序的蜡像,可以观看阿胶历史文化的影片,还能体验中药药丸的制作工艺。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张庆伟说:“文化场景其实是东阿阿胶品牌的载体,也能反哺我们的品牌。设置了可以参观数字化工厂的游客通道,打造了中国阿胶博物馆、可以吃阿胶膳食的体验酒店,设计了研学等文旅服务,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沉浸式服务,实现‘游客变顾客、顾客变游客’。”

当地积极争取1亿多元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文旅产业。今年上半年,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14%,目前正全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通过“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东阿阿胶获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品牌价值近500亿元。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华说:“实现毛驴养殖技术的突破,保障原料的安全供应,这是一产,二产特别是智能制造、数字化的技术以及我们质控体系的升级,确保系列产品的品质提升,三产通过健康服务和文旅体验,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中医药,通过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阿胶产业集群的发展,打造成为中国中医药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和标杆,服务人民健康。”

记者手记:

从守匠心到谋创新,东阿阿胶积极拓展品牌长青的新路径,一杯热水冲开胶香,更冲出老字号主动拥抱现代生活的轻盈时尚,厂区开门纳客,变身文旅地标,也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

来源: 山东新闻联播
编辑: 刘岩
责编: 王全
审校: 穆楠
主编: 张晓博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