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4日讯 为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下的留学新挑战、筑牢国际化人才思想政治根基,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国际教育项目思政引领力提升培训班”于7月30-31日在青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77所高校的175位国际教育项目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 推动国际教育项目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探讨思政教育赋能国际化办学的方法路径,着力培养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广阔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建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周鹏出席活动并致辞。
夏建辉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国际教育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作和紧迫课题。在“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背景下,思政育人是提升项目内涵、回应国家关切与社会期待的“关键内功”。要通过思政引领不断强化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出国留学学生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站稳中国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周鹏表示,国际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明的对话。希望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出更多既能扎根中国大地、又能沟通世界的国际化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晓英教授聚焦国际教育项目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提出从内容设计上分学科推进、从教学方法上以“对话”代替“灌输”,构建协作共享的保障机制,开展思政教育成效量化评估,破解国际教育项目“育人密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马国刚研究员分享学校国际教育项目全链条“四航”育人模式,指出学校通过构建“理论传授+实践育人+文化浸润”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留学全过程,形成了独具石大特色的国际教育项目品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苗苗副教授立足“大思政课”视野,提出思政课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大道理”,通过传统与现实、中国与西方、民族与世界的鲜活案例对比,向世界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总编辑刘云云结合多年从事对外传播与国际交流工作的经验,强调出国留学学生要在多元文化思潮碰撞中站稳中国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用融通中外的国际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