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记丨让招摇撞骗的“李鬼”无所遁形

文 / 董光强

近日,一名自称“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网络质疑。其近年来在多省区公开露面,到今年7月仍有活动。然而,据媒体报道,官网名单查无此人,身份系伪造。

无独有偶,前不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曹玉磊”的新闻,同样备受关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声明称,个别社会人员以“清大经管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虚假身份公开活动,请公众注意辨别。

阮院士?曹院长?“李鬼”摇身变“李逵”?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些伪造个人身份、玩“碰瓷”把戏的行为,无疑是在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秩序,必须严查、严惩。

当他们的身份被戳穿,我们不禁要反思,他们为何还能拥有“市场”,并被一些人捧为“座上宾”?

究其原因,主办方往往被那些耀眼的头衔、光环迷惑,没有切实履行基本的核实责任,有的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些企业、有些单位,妄图借助名校、名人等“装点门面”、提高身价。“李鬼”们对此心知肚明,自然有了肆意滋生、蔓延发展的“土壤”。

破除这样的骗局和闹剧,要让法律“利剑出鞘”、让监管“铁腕出击”。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警醒,摒弃对浮名的盲目崇拜,要齐心协力,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

毕竟,尊重真正的“李逵”,就是要让招摇撞骗的“李鬼”无所遁形!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董光强
责编: 韩莹
审校: 黄鹏伟
主编: 刘畅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