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胜利。山东,作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无数军民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文献纪录片《档案里的山东抗战》8月11日至9月23日在山东卫视播出。这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抗战精神的深刻诠释与传承,更是对现实的启迪和对未来的展望。
纪录片的播出,是对历史的最好铭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 14 年的艰苦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最终形成拥有 27 万八路军正规部队、近 200 万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强大力量,创造了对敌作战2.6万余次、毙伤俘敌军53万人的辉煌战绩。这些数字如同历史的见证者,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岁月的艰苦与伟大。正是无数山东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战之歌,铸就了伟大的山东抗战精神,将人民战争的内涵推向新高度。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山东抗战时期的生动体现,是山东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凝练而成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今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更加明白,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绝不能忘记。
纪录片的播出,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从八路军的英勇作战到地方武装的积极配合,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建设到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山东抗战的战场上涌现出无数前赴后继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无畏与坚韧不拔,让抗战精神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可感的“精神画像”。这不仅是山东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今日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撑,让山东抗战精神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尘封记忆”,而是活在当下的“传家宝”;不再是历史书里的“过去时”,而是新征程上的“进行时”。
纪录片的播出,是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吁。80年前的战争,给山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的村庄被烧毁,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然而,山东人民并没有被战争吓倒,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用土枪土炮与侵略者展现殊死搏斗。从第一集《举起山东抗战旗帜》中遍地燃起的抗日烽火,到第四集《滕县保卫战》里“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悲壮坚守,再到第六集《八路军山东纵队》中敌后根据地的星火燎原……每一集都以真实的影像、鲜活的故事,传递着对和平的深切渴望,镌刻着对正义的永恒坚守,完整串联起山东抗战14年的壮阔历程。今天的我们,幸运地生活在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但世界从未真正远离硝烟:局部冲突仍在撕裂家园,恐怖主义的阴霾仍未消散,霸权主义的行径不断挑战着国际秩序。这些现实警示我们:和平不是历史的默认状态,而是无数人用牺牲与奋斗争取的珍贵成果。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不能忘却历史的伤痛与先烈的牺牲;无论发展取得多大成就,都要铭记:唯有铭记历史、守护和平,方能让先烈的热血不白流,让后世的子孙永享安宁。
纪录片的播出,更是对未来的积极开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山东抗战虽已过去80年,但其时代价值从未褪色。纪录片通过纸质文件、历史图片、报纸版面、历史影像、实物档案和声音档案的多元呈现,搭建起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在触摸档案的温度中,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理解“人民战争”的制胜密码,感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只有解锁抗战精神的时代逻辑密码,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才能让山东抗战精神在强省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续写新时代新征程强省华章。(文/林伟)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