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回望齐鲁烽火 矗立民族脊梁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广播电视台从8月11日至9月23日,播出系列文献纪录片《档案里的山东抗战》,用一张张文献、一段段音视频、一帧帧图片,回望齐鲁人民在齐鲁大地上的浴血奋战,以永不褪色的记忆,大量铁证的史实和生动感人的表达,讲述波澜壮阔的山东抗战历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每一份山东抗战档案,都是一块血与火熔铸的时代底片。在这座由《档案里的山东抗战》搭建的记忆里,历史并非枯燥的年份与事件堆砌,而是无数齐鲁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壮烈叙事。在第一集《举起山东抗战旗帜》中,我们看见中共山东省委不畏强敌,扛起抗战大旗,带领齐鲁人民用土枪土炮与侵略者展现殊死搏斗;在第四集《滕县保卫战》中,我们满含热泪看到“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悲壮坚守,读懂了“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赞歌。从徂徕山烽火到沂蒙壮歌,从胶东鏖战到渤海激浪,档案以最原始的笔触,将山东战场为何成为“日军始终未能完全征服的坚强堡垒”的密码具象显影。那些被硝烟熏染的文件、被鲜血浸透的誓言、被泪水模糊的捷报,共同拼贴出一幅血肉丰满的山东抗战全景图,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可感可触的历史温度。

档案是真相最倔强的守护者,是击穿一切谎言的历史子弹。当日本右翼势力仍在矢口否认“三光政策”、“细菌战实验”时,《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呈现的原始证据形成了一道无可辩驳的正义墙。回望民族苦难,从日本朝日新闻临时增刊的《支那事变画报》中,看到了冷冰冰的“炫耀日本军国主义战果”的历史罪行和侵略铁证,烧毁房屋、屠杀村庄村民,齐鲁大地上多少村庄成为废墟。正如史学家所言,恶魔最惧怕的是档案室的灯光。山东抗战档案的每一次公开亮相,都是对军国主义阴魂的当头棒喝,更是对民族记忆中伤痕部分的坚定修复,它告诫世人:屈辱的伤疤可以结痂,但绝不容许被美化或遗忘。《档案里的山东抗战》的深层价值,在于它让沉睡的档案开口说话,引导观众从历史的旁观者转变为精神的继承者。一集集鲜活的光影叙事,与宏大的历史脉络交织,使观众深刻体悟到:今天的山河无恙,正是源于无数先辈的向死而生。档案不再是尘封的故纸堆,而成为激活集体记忆、强化民族认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源泉。

山河已无恙,精神永相传。《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启示我们,历史的“底片”唯有在时代显影液中不断冲洗,才能焕发永恒光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回望山东抗战的艰苦卓绝,并非为了沉溺伤痛,而是为了汲取那份“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献身精神,传承那种“乡乡有模范,村村有红嫂”的民众伟力。让档案走出深闺,让历史照亮未来,这正是对长眠于沂蒙青山、渤海碧波间所有英灵的最高致敬。(文/李瑞强)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何树晓
责编: 靖晓红
审校: 杨本敬
主编: 董光强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